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网页制作>XML > WML语法大全与相关介绍第3/3页

WML语法大全与相关介绍第3/3页

2017年12月08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n

目前支持的meta数据: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max-age=3600"/> 
指定页面在手机内存缓存中的存储时间段,默认的为30天(除非内存耗尽)。在此期间,手机对于访问过的页面直接从缓存里调用。如果信息是对时间敏感的,可以用max-age指定页面在缓存里的生存期,最小单位是秒。如果指定为0,则每次都需通过连接服务器来调用该页面
<meta user-agent="vnd.up.markable" content="false"/>
<meta user-agent="vnd.up.bookmark" content="指定的url"/> 
类似于普通浏览器的书签功能。当用户将一个卡片做了书签后,手机浏览器首先用一个标记记录该卡片。这个标记默认的是<card>标签中的title属性(以后会讲到)。然后当用户选择了该书签以后,浏览器就会打开被记录的url。但是因为在默认的情况下,手机会记录所有的页面。所以,一般<meta>被用来使手机不要记录当前的url,即<meta user-agent="vnd.up.markable" content="false"/>。此外,如果要为书签指定不同于当前页面的url,用<meta user-agent="vnd.up.bookmark" content="指定的url"/>。
一个页面可以包含多个卡片,每个卡片的内容可能不止一屏显示,注意页面、卡片和屏幕显示范围的关系。一个卡片用<card>和</card>包含。<card>可以包含以下可选的属性:
<card id="name" title="label" newcontext="false" ordered="true" onenterforward="url" onenterbackward="url" ontimer="url">
 id属性用来指定卡片的名字,可用来在卡片间跳转,相当于在html中在页内跳转时用<a name="jumphere">。 
 title属性用来作为书签的标记,该属性一般不会显示在屏幕上。 
 newcontext属性(默认值为false)用来指示当跳转到本卡片时,手机是不是要清除以前保留的信息。包括变量、堆栈里的历史记录、重新设置手机状态等。 
 ordered属性(默认值是true)表明该卡片里的内容是按固定的顺序显示,还是按用户的选择顺序来显示。这点和html不同,卡片里的内容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显示。默认的是按线性顺序显示,即按代码的顺序。但是,要注意的是,以下三个标签必须按以下顺序来写:<onevent>、<timer>、<do>(这和以后要讲的“事件”有关)。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填表单,当ordered设置为true时,如果一个表单的内容不能在一屏里显示完,就分成多屏显示;当ordered设置为false时,手机可以显示一个概要卡片来总结有效的选项,用户可以从中选取表单选项来填写。 
 onxxxx属性,类似于html标签中的onxxxx属性,用来捕捉事件。当事件被触发时执行指定的操作(任务),在这里是转向某个url。
在文本的显示上wml基本和html相同。文字段落包含在<p align="alignment" mode="wrapmode">和</p>之间。align属性指定该段文字的对齐方式,默认的是left。其他可选择right和center;mode属性指定当一行显示不下所有的文字时是否自动换行。默认的是自动换行wrap。如果选nowrap,则在一行中显示,浏览器会通过类似于水平滚动条的机制来显示所有文字。
换行标签也一样为<br/>。这里先提一下,在表单中如果有多个<input>或者<select>,其间不要用<br/>,否则会使手机浏览器认为是断点而把表单分页显示。
文字的修饰标签有<b>、<i>、<u>、<em>、<strong>、<big>和<small>,意义和html里的相同。
表格的显示标签也和html相近,使用<table title="name" align="left|right|center" columns="列数">、<tr>和<td>来显示。<table>的title属性用来给表格取个名字,columns属性指定表的列数,不能为0。可选的align属性和前面提到的一样是对齐方式。表格中可以包含文字和图片。
请看下面的例子: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1.1.xml">
<wml>
    <card>
        <p align="center">
            <i>hello</i>
            <b><i>world!</i></b>
            <table title="mytable" align="right" columns="2">
                <tr>
                    <td>1-1</td>
                    <td>1-2</td>
                </tr>
                <tr>
                    <td>2-1</td>
                    <td>2-2</td>
                </tr>
            </table>
        </p>
    </card>
</wml>
显示图片(1位黑白bmp图片)的标签一样类似于html。
<img alt="text" src="url" localsrc="icon" align="left" height="n" width="n" vspace="n" hspace="n"/>
属性alt和src是必须要有的,其他可选。另外要注意的是<img>要放在<p>里,不能放在<do>和<option>等功能健标签和选单标签里。
alt属性用来指定当手机不支持图片显示时用来显示的文字。 
src属性指定图片的url,但当有了以下的localsrc属性时,手机浏览器就忽略src属性。 
localsrc属性用来指定显示存在手机rom中的图标,如果找不到,则到up.link server上去找。 
可选的align属性用来表明图片同当前行文本的对齐方式,默认值为bottom,可选to和middle。 
height、width、vspace、hspace属性分别指定图片的长宽和距环绕文字的间距,目前不是所有的wap手机都支持这些属性。 
请看下面的例子程序: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1.1.xml">
<wml>
    <card>
        <p align="center"><img alt=":)" src="xxx.bmp" localsrc="smileyface"/></p>
    </card>
</wml>
链接是html页面里最基本的功能,在wml里也一样用<a href="url" title="label">和</a>来包括用来建立链接的文字。必选属性href指定了要打开的url;可选的title属性给该链接取个标记名字,这个名字将作为软按钮之一的accept键的标记显示在屏幕的软按钮区,所以通常可以将属性作为提示文字使用。
然而,以上的链接在wml里只是任务的一种情况。为了能够使用其他任务,所以引进了新的标签<anchor title="label">任务标签文本</anchor>。<a>其实是当任务标签为<go/>时的简单表示方式。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1.1.xml">
<wml>
<card>
    <p>
        <anchor title="link1"><go href="test1.wml"/>news</anchor><br/>
        <a title="link2" href="test2.wml">sports</a>
    </p>
</card>
</wml>
wml里的任务标签有以下几种,除了用于<anchor>,还可以用在事件中:
<go> 用来指示浏览器显示指定的url,包括页面的第一个卡片或者指定的卡片。语法如下:
<go href="url" sendreferer="false|true" method="get|post" accept-charset="charset">
  <postfield name="name" value="value"/>
  <setvar name="name" value="value"/>
</go> 
其中href属性为必选,其他属性为可选。
sendreferer属性表示是否传递调用href所指定的url的页面的url。也就是当前页的url,即http头中的http_referer。默认值为false,可选值为true。
method和html中的表单form的method属性一样,指定表单是以get的方式还是post的方式递交,以便cgi处理。默认的值为get,但如果未指定method但<go>与</go>间存在<postfield>,手机自动以post方式传递。
accept-charset属性可以覆盖http头里指定的字符集。可以写多个字符集,如accept-charset="utf-8,us-ascii, iso-8859-1"。
<postfield name="name" value="value"/>可以看作是html表单form中的<input type="hidden" name="变量名" value="值">,通过它可以向指定的url传递以“变量名/值”形式的数据。name和value属性都是必选的。注意只有这里的变量是用来递交给cgi程序的。
除了<postfield>,还可以在<go>和</go>之间加入一句或者多句<setvar name="name" value="value"/>。该语句的意思是,当触发某一事件时,给变量赋值。
要注意的是:当<go>和</go>之间没有任何语句时,要用<go/>的形式,这点比较特别。比如:<anchor title="link1"><go href="test.wml"/>news</anchor>。
<prev> 用来将当前页面的url压入url历史堆栈,并打开此前的url。若该url不存在,则<prev>无效。语法类似<go>:
<prev><setvar name="name" value="value"/></prev>
 <prev>和</prev>之间可加入一句或多句<setvar name="name" value="value"/>。若不加,则必须变成<prev/>的形式。
<refresh> 用来刷新当前的页面,从而使得页面内的变量刷新,语法为:
<refresh><setvar name="name" value="value"/></refresh>
<noop> 表示什么也不做。该标签不能用在<anchor>中,一般用在覆盖页面级的事件模板。
类似于html的<form>。<fieldset>可用来包括一组表单选项,但不是必须的。前面说过,当<card>的ordered设置为false时,手机可以显示一个概要卡片来总结有效的选项,方便用户从中选取表单选项来填写。概要卡片就是根据<fieldset>和独立的输入框<input>以及选单<select>来总结的。语法为:
<fieldset title="label">表单内容</fieldset>
 可选的title属性除了可以用来表示表单的名字外,还在概要卡片里作为选择项的标题。表单内容可以是嵌套的<fieldset>,输入框<input>,选单<select>和必要的提示文本。
<input name="variable" title="label" type="type" value="value" default="default" format="specifier" emptyok="false|true" size="n" maxlength="n" tabindex="n"/> 用来输入文本,除name属性是必要的,其他可选。
 name属性,指定了用来存储该输入文本的变量名字。 
 title属性,该输入框的名字,同样可被用来作为概要card页中的选项名。 
 type属性,默认值为text,如选择password,则输入的数据显示为*。 
 value属性,在语法和行为上等同于下面的default属性。 
 default属性,指定输入框的默认值,即name属性指定变量的默认值,当用户输入新值时,该值无效,如果该值不符合以下format属性的规定,则手机忽略该默认值。 
 format属性,用来格式化输入的数据,可用的标记如下,使用时可用“一位数字标记”和“*标记”的形式,前者代表n个标记型字符,如3x,后者代表任意个(小于maxlength属性的值)标记型字符。表3-4中包括了在format中常用的枚举数值及其意义。 
 maxlength属性,指定了用户可输入的最大字符长度,最大限制为256个字符。 
 emptyok属性,表示用户可否不填输入框,默认为false,即要填。 
 size属性,输入框显示长度,目前未被支持。 
 tabindex属性,类似于在html表单中按tab键后,焦点落在哪个选项上,该值决定了选择顺序,数字大的排在后面。目前未被支持。 
表 3-4 格式化标记
标记             描述
a           任何符号或者大写字母(不包括数字)
a           任何符号或者小写字母(不包括数字)
n           任何数字(不包括符号或者字母)
x           任何符号、数字或者大写字母(不可改变为小写字母)
x           任何符号、数字或者小写字母(不可改变为大写字母)
m           任何符号、数字或者大写字母(可改变为小写字母)或者多个字符,默认为首字大写
m           任何符号、数字或者小写字母(可改变为大写字母)或者多个字符,默认为首字小写
为了说明输入格式对用户的影响,请看下面的例子程序: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1.1.xml">
<wml>
<card id="card1" ordered="false">
  <p>
    username:<input name="username" title="user name" type="text" value="yournamehere" format="*m" emptyok="false" maxlength="12" tabindex="1"/>
    password:<input name="password" title="password" type="password" format="8x" emptyok="false" maxlength="8" tabindex="2"/>
    comments:<input name="comments" title="comment" type="text" value="yourcommentshere" format="*m" emptyok="true" maxlength="30" tabindex="3"/>
  </p>
</card>
</wml>
启动nokia wap toolkit,并选择“go”下的“open location”,在输入url地址后,可以看到模拟器上出现内容。注意光标默认地指在password的编辑框内。
选择“options”进行编辑,多按几次按钮。在输入没有满8个之前选择“ok”,模拟器没有任何反应;当超过8个以后就无法再输入。这就是8x的限制在起作用。并且由于password输入属性type为“password”因此显示出来的都是“********”。要注意的是:在输入的时候不要太快,否则总在一个字符上切换。如果读者用过手机,应该知道这点。
在删除所有的字符时候,“clear”变成了“back”。模拟器返回以前的页面。
当编辑“user name”的时候,发现输入的自动都变成大写。这是因为m起作用。如果输入超过12个字符,那么将无法再输入字符。这是maxlength在起作用。
当然可以将输入方式切换到小写。
如果这个时候按“ok”,那么username就变成了“gjtmw.g”。这是由于m前面是“*”的缘故。它不限制输入字符的数目。但是如果将“user name”中所有的字符清除,再选择“ok”就不行。这是emptyok在起作用。它要求至少输入一个字符。读者自己试试吧!
将上例<card>中的ordered的值改为“true”试试看,然后再在<p>和</p>内加入<fieldset title="field1">和</fieldset>试试看。(nokia wap toolkit好像对这些变化视而不见……)
<select>类似于html表单中的<select>。<select>和</select>间可包含<optgroup>和<option>标签,语法如下,所有属性都为可选:
<select title="label" multiple="false|true" name="variable" default="default" iname="index_var" ivalue="default" tabindex="n">
 <optgroup title="label">选单内容</optgroup>
 <option title="label" value="value" onpick="url"> 事件或者文本 </option>
</select>
title属性,如以上<input>的title属性。 
multiple属性,指定用户可否进行多项选择,默认值为false。 
name属性,用来存储用户选择项的变量名,其值为<option>标签的value属性。若用户没有选择又没有用default属性指定默认值,则手机将改变量赋值为空字符串(""),对于多项选择,每个值用“;”分开。 
default属性,可为name属性指定的变量赋成默认值。 
iname属性,用来记录用户选择项的位置,相应的值从1开始。若没选,则该值为0。 
ivalue属性,用来记录默认值所在的位置。 
<optgroup>可用来将多个<option>分组,<optgroup>和</optgroup>间还可包括<optgroup>和<option>,该标签目前尚未被支持。
<option>,类似于html中选单的<option>,用来表示选单的可选项。<option>和</option>间可包括事件和选单的显示文本。<option>的属性为可选,其中value属性用来提供值。当选到该项后,将该值赋给<select>的name属性所指定的变量。onpick属性,用来指定用户选到该项并按accept键后所打开页面的url。
为了说明选择项的工作方式,请看下面的例子: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1.1.xml">
<wml>
    <card id="card0" ordered="false">
    <p>
        please select a city...
        <select title="cities list" name="city">
            <option title="beijing" value="c1">beijing</option>
            <option title="shanghai" value="c2">shanghai</option>
            <option title="hongkong" value="c3">hongkong</option>
        </select>
        please select columns...
        <select title="column list" multiple="true" name="col">
            <option title="hot news" value="l1">news</option>
            <option title="cool sports" value="l2">sports</option>
            <option title="pop enter,,," value="l3">entertainment</option>
        </select>
    </p>
</card>
</wml>
wml的事件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键盘(包括软硬按钮)输入事件,用<do>标签来处理。另一类是相关页面内部的事件,用<onevent>标签来处理。
<do>的语法如下:
<do type="type" label="label" name="name" optional="false|true">任务</do>
任务就是以前提到的四种任务。<do>的属性中,type是必选的,其他为可选。
label属性,指定了软按钮在屏幕上的显示文本。目前type属性为delete、help、prev时该属性无效。 
name属性,为<do>取个名字。同一的卡片里的<do>不能重名。如果卡片级的<do>和页面级的<do>同名,则覆盖页面级的<do>。 
optional属性,指定手机是不是可以忽略这个事件,默认值是false。 
type属性,指定触发的事件,具体如表3-5所示: 
表 3-5 type的枚举值
枚举值            触发原因
accept            调用accept按钮机制
delete            调用delete按钮机制
help             调用help按钮机制
options            调用选择按钮机制
prev             调用prev按钮机制
reset             调用清除和重新设定手机状态时的reset机制(目前不支持)
unknown            调用unknown机制。等价于type=""(目前不支持)
vnd. co-type         调用厂商特定的机制(目前不支持)
x-*, x-*           供以后使用(不保留)(目前不支持)
为了演示事件的触发过程,请看下面的例子:
<?xml version="1.0"?>
<!doctype wml public "-//wapforum//dtd wml 1.1//en"
"http://www.wapforum.org/dtd/wml_1.1.xml">
<wml>
    <head>
        <meta http-equiv="cache-control" content="max-age=0"/>
    </head>
    <card id="card0" ordered="false">
        <do type="accept" label="inputname" name="do1">
            <go href="#card01"/>
        </do>
        <p>
            name:<input name="username" title="user name" type="text" format="*m" emptyok="false" maxlength="12"/>
        </p>
    </card>
    <card id="card01">
        <p>
            you name is $(username:noesc).
        </p>
    </card>
</wml>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