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四季>秋季养生 > 秋季怎么祛湿养脾 按摩8个学位祛湿养脾

秋季怎么祛湿养脾 按摩8个学位祛湿养脾

2018年04月24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秋季怎么祛湿养脾   1、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道的时候,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

  秋季怎么祛湿养脾

  1、阴陵泉穴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祛湿要穴。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道的时候,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

  2、百会穴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 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又名“百虫窝”、“血郄”,属于足太阴脾经,是治疗“血症”的重要穴位,具有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祛淤调经、祛风止痒的功效,是防治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科疾病及肌肉关节疼痛等病症的主要穴位。

  4、丰隆穴

  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自我保健时可用大拇指点按3分钟,再顺时针按揉10分钟左右。

  5、神阙穴

  脐中部,即肚脐眼处。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

秋季怎么祛湿养脾 按摩8个学位祛湿养脾

  6、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7、天枢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8、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秋季祛湿养脾吃什么好

  除了按摩祛湿养脾外,还可食疗。

  1、忌食生冷食物。刚入秋天气还很热,但阳气已变少,消暑水果都不宜再食用。如寒性的西瓜,老人和儿童在入秋后食用,极易使肠胃受寒而拉肚子。

  2、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此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自古以来,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能滋养肠胃,使其获得充分的能量在秋季运作而不至于受损。

  3、选择清淡的食物。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适当多吃,远远胜过补药的作用。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理论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4、以淡补为主。立秋之时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应“淡补”,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除了鸭肉外,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都非常适宜在立秋之后食用,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5、另外,还可吃祛湿热的药物。如暑湿偏重,可用些祛湿热的药物。《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可见,祛湿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

  结束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秋季养生的知识,主要介绍的是秋季怎么祛湿养脾,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的知识,请继续关注 。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