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四季>秋季养生 >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晒太阳储蓄免疫力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晒太阳储蓄免疫力

2018年04月24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1、晒太阳储蓄免疫力   维生素D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吸收钙有着重要作用,而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秋季阳光充足而不暴晒,是晒太阳的好天气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1、晒太阳储蓄免疫力

  维生素D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吸收钙有着重要作用,而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秋季阳光充足而不暴晒,是晒太阳的好天气。冬天晒太阳不方便。专家,“维生素D在体内代谢的半衰期长达30~60天,秋天进行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可以有一定的储备。”秋季每天晒太阳15分钟左右,就可以使人体制造出大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维生素D,有助提高免疫力了。

  2、练肌肉储蓄代谢力

  秋天天气冷,人们懒得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变慢一些,体内排出毒素的速度也会慢,这也是人们常在冬天长出赘肉的原因。专家给秋天懒于运动的人们支了一招,趁秋天多练练肌肉。基础代谢的大半部分都是源于肌肉的活动,身体的肌肉比率越高,新陈代谢也就越旺盛。哑铃、拉力带等力量运动和登山、游泳等有氧运动都是长肌肉的好法子。>>>

  3、养肠胃储蓄消化力

  秋季天气就会慢慢的变冷,这时候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此时胃黏膜受天气影响保护能力也会下降,所以大家都喜欢吃火锅等一些热乎乎却刺激肠胃的食物。

  秋天养肠胃,可以试试食物黑白搭配。适当吃点醋和大蒜,这个黑白配可以杀菌和促消化,而秋令菜莲藕可以说是最进补,可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搭配黑木耳还可以滋补肾阴。此外,犯胃酸,胃胀气,肠胃不适时,可以适当泡杯丁香茶喝,对养胃暖胃也有帮助。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晒太阳储蓄免疫力

  秋冬养生穴位

  1、风池穴:主治头痛

  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②我们用两个拇指分别按摩两边的风池穴,身下的四个手指抱头,两个拇指一同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2、曲池穴:主治发热

  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3、合谷穴:咽喉肿痛

  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4、内关穴:心慌心悸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胸部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 晒太阳储蓄免疫力

  5、殷门穴:主治腿痛

  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中央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6、后溪穴:头项强痛

  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7、环跳穴:腰胯腿痛

  在臀部、大腿外侧、大转子后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5~8分。

  按摩方法

  ①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②两手抱两膝搂怀后再伸直,以此反复,一伸一屈共做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腰胯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等。

  8、阳陵泉穴:腰腿痛

  在小腿外侧,膝下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足少阳胆经上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保健作用:主治腰腿痛、老寒腿、鹤膝风、高血压、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等。

  9、昆仑穴:治足跟痛

  在外踝后5分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也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主要穴位。针5分,针刺角度向内踝前缘,孕妇忌针。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在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②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目眩、目痛、鼻衄、腰背痛、足跟痛、背拘急、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腓肠肌痉挛等。

  结束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秋季养生保健知识,希望上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的知识,请继续关注。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