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脚本编程>vue.js > 深入理解Vue Computed计算属性原理

深入理解Vue Computed计算属性原理

2018年08月10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革士士,典礼皮护踝,钢铁侠1高清

computed 计算属性是 vue 中常用的一个功能,但你理解它是怎么工作的吗?

拿官网简单的例子来看一下:

<div id="example">
 <p>original message: "{{ message }}"</p>
 <p>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 reversedmessage }}"</p>
</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hello'
 },
 computed: {
  // a computed getter
  reversedmessage: function () {
   // `this` points to the vm instance
   return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

situation

vue 里的 computed 属性非常频繁的被使用到,但并不是很清楚它的实现原理。比如:计算属性如何与属性建立依赖关系?属性发生变化又如何通知到计算属性重新计算?

关于如何建立依赖关系,我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语法解析,但这样太浪费性能,因此排除,第二个想到的就是利用 javascript 单线程的原理和 vue 的 getter 设计,通过一个简单的发布订阅,就可以在一次计算属性求值的过程中收集到相关依赖。

因此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从 vue 源码一步步分析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

task

分析依赖收集实现原理,分析动态计算实现原理。

action

data 属性初始化 getter setter:

// src/observer/index.js

// 这里开始转换 data 的 getter setter,原始值已存入到 __ob__ 属性中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const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判断是否处于依赖收集状态
  if (dep.target) {
   // 建立依赖关系
   dep.depend()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
  // 依赖发生变化,通知到计算属性重新计算
  dep.notify()
 }
})

computed 计算属性初始化

// src/core/instance/state.js

// 初始化计算属性
function initcomputed (vm: component, computed: object) {
 ...
 // 遍历 computed 计算属性
 for (const key in computed) {
  ...
  // 创建 watcher 实例
  // create internal watcher for the computed property.
  watchers[key] = new watcher(vm, getter || noop, noop, computedwatcheroptions)

  // 创建属性 vm.reversedmessage,并将提供的函数将用作属性 vm.reversedmessage 的 getter,
  // 最终 computed 与 data 会一起混合到 vm 下,所以当 computed 与 data 存在重名属性时会抛出警告
  definecomputed(vm, key, userdef)
  ...
 }
}

export function definecomputed (target: any, key: string, userdef: object | function) {
 ...
 // 创建 get set 方法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get = createcomputedgetter(key)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set = noop
 ...
 // 创建属性 vm.reversedmessage,并初始化 getter setter
 object.defineproperty(target, key, sharedpropertydefinition)
}

function createcomputedgetter (key) {
 return function computedgetter () {
  const watcher = this._computedwatchers && this._computedwatchers[key]
  if (watcher) {
   if (watcher.dirty) {
    // watcher 暴露 evaluate 方法用于取值操作
    watcher.evaluate()
   }
   // 同第1步,判断是否处于依赖收集状态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
 }
}

无论是属性还是计算属性,都会生成一个对应的 watcher 实例。

// src/core/observer/watcher.js

// 当通过 vm.reversedmessage 获取计算属性时,就会进到这个 getter 方法
get () {
 // this 指的是 watcher 实例
 // 将当前 watcher 实例暂存到 dep.target,这就表示开启了依赖收集任务
 pushtarget(this)
 let value
 const vm = this.vm
 try {
  // 在执行 vm.reversedmessage 的函调函数时,会触发属性(步骤1)和计算属性(步骤2)的 getter
  // 在这个执行过程中,就可以收集到 vm.reversedmessage 的依赖了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catch (e) {
  if (this.user) {
   handleerror(e, vm, `getter for watcher "${this.expression}"`)
  } else {
   throw e
  }
 } finally {
  if (this.deep) {
   traverse(value)
  }
  // 结束依赖收集任务
  poptarget()
  this.cleanupdeps()
 }
 return value
}

上面多出提到了 dep.depend, dep.notify, dep.target,那么 dep 究竟是什么呢?

dep 的代码短小精悍,但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依赖收集环节。

// src/core/observer/dep.js

export default class dep {
 static target: ?watcher;
 id: number;
 subs: array<watcher>;

 constructor () {
  this.id = uid++
  this.subs = []
 }

 addsub (sub: watcher) {
  this.subs.push(sub)
 }

 removesub (sub: watcher) {
  remove(this.subs, sub)
 }

 depend () {
  if (dep.target) {
   dep.target.adddep(this)
  }
 }

 notify () {
  const subs = this.subs.slice()
  for (let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
   // 更新 watcher 的值,与 watcher.evaluate() 类似,
   // 但 update 是给依赖变化时使用的,包含对 watch 的处理
   subs[i].update()
  }
 }
}

// 当首次计算 computed 属性的值时,dep 将会在计算期间对依赖进行收集
dep.target = null
const targetstack = []

export function pushtarget (_target: watcher) {
 // 在一次依赖收集期间,如果有其他依赖收集任务开始(比如:当前 computed 计算属性嵌套其他 computed 计算属性),
 // 那么将会把当前 target 暂存到 targetstack,先进行其他 target 的依赖收集,
 if (dep.target) targetstack.push(dep.target)
 dep.target = _target
}

export function poptarget () {
 // 当嵌套的依赖收集任务完成后,将 target 恢复为上一层的 watcher,并继续做依赖收集
 dep.target = targetstack.pop()
}

result

总结一下依赖收集、动态计算的流程:

1. data 属性初始化 getter setter

2. computed 计算属性初始化,提供的函数将用作属性 vm.reversedmessage 的 getter

3. 当首次获取 reversedmessage 计算属性的值时,dep 开始依赖收集

4. 在执行 message getter 方法时,如果 dep 处于依赖收集状态,则判定 message 为 reversedmessage 的依赖,并建立依赖关系

5. 当 message 发生变化时,根据依赖关系,触发 reversemessage 的重新计算
到此,整个 computed 的工作流程就理清楚了。

vue 是一个设计非常优美的框架,使用 getter setter 设计使依赖关系实现的非常顺其自然,使用计算与渲染分离的设计(优先使用 mutationobserver,降级使用 settimeout)也非常贴合浏览器计算引擎与排版引擎分离的的设计原理。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架构师,不能只停留在框架的 api 使用层面。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移动技术网。

如对本文有疑问,请在下面进行留言讨论,广大热心网友会与你互动!!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