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情感>挽回爱情 >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疾病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疾病

2018年11月29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消除人类在有外界或自然产生的情绪的紧张和压力的情绪,恢复人们健康健全的人格。那从情感心理学中我们能知道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疾病吗?

  一、情感性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和有幻觉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情感性精神障碍目前病因未明,现有的研究发现可能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神经发育及社会心理因素各个方面。而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心境障碍的神经生化异常进行的,包括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系统。

  二、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1、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通常以典型的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三低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共患焦虑,个别可存在精神病性症状。

  2、躁狂发作

  临床上,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常伴有瞳孔扩大、心率加快、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以及注意力随境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等认知功能异常,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和思维不连贯,成为“谵妄型躁狂”。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4、环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是指心境高涨与低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均较轻,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生活中会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随后,可能回到情绪相对正常的时期,或者又转变为轻度的情绪高涨。一般心境相对正常的间歇期可长达数月。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这种心境的波动与生活应激无明显关系,与患者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过去有人称为“环性人格”。

  三、情感性精神病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2、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3、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