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情感>情感问题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孩子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孩子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2018年11月29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孩子在出生的时候,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为什么慢慢长大以后变得不自信、不再接受自己?做父母的应该要看见孩子的长处,帮助他们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看见自己的闪光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孩子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一、四种不完全的爱是什么?

  在亲子关系中,孩子总是希望父母能够多多关注自己。但是,盲目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很多,能够正确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多。四种不完全的爱如下所述:

  1、“有条件的爱”

  有的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事,一心想要孩子出人头地,美其名为“要他将来有出息”,但是隐藏的潜意识可能是:“别让爸妈丢脸,你要为我争光,让我以你为荣。”类似的无意识的心声还有:“我要你实现我未曾实现的理想,达到我不曾达到的成就。我要你在这个世界上扬眉吐气,从而我也可以由你而扬眉吐气。”“不要让我失望。我为你牺牲了这么多。”“我爱你,而且也会一直爱你,只要你听话,按我说的去做。”

  2、“不完全接纳的爱”

  孩子成功时,父母很高兴,很爱孩子;失败时,父母很失望,不停地数落、唠叨、甚至痛骂小孩。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失败和不优秀,所以需要发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孩子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3、“过度溺爱”

  从小,就照顾过度。长大了,还是包办很多事。孩子在家,只管玩,只管学习,其他事都不要他承担。这样的孩子,一方面很无能,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社会独立性都很差,到社会上一看,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不敢做,于是很自卑;另一方面,很自私,很冷漠,不会付出,不会爱别人。所以,常常看到一个家中,有一个能干强悍的妈妈,一个懦弱有气无力的儿子。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他们其实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学习也是为爸妈学习。所以,学习的主动性、克服困难的决心,都很弱。责任心也很差。因为,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4、“忽视孩子精神世界的爱”

  父母看起来也很爱孩子,孩子要什么买什么,物质上很大方。这样的家庭,看起来也是很和睦的,因为父母可能都很朴实,善良,都是好人。但是,由于父母本身的精神世界就不够开阔宏大,只会朴实地过日子,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很少会交流内心的情绪,思想,很难给孩子一个精神指引,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孩子有什么精神世界的困扰,只有自己默默忍受,在黑暗中困难的摸索。由于在家庭中,交流模式就很封闭,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外界交往中,封闭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内外交流都不畅,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处于危险之中。如果,在同龄人中,还有很好的可以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个孩子,至少还可以从同龄人中,学习相关知识。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孩子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二、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

  1、人们往往从外在去寻找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不完全来自于外在的成功,根源在内心,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正因为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于是“无论我怎样表现,他们都爱我,我都是有价值的”观念因此而树立。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不惧怕失败,敢于尝试,敢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没有被完全接纳过的孩子,也会只接纳自己好的一面,不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这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不敢冒险,不敢大胆尝试。主要是因为自己只接纳成功,不接纳自己可能的失败。

  2、在情绪上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是很低的

  从小,你的喜怒哀乐都没有人“共鸣”过,父母不会看见自己的情绪,不会看见你有多孤独。没有人和你一起快乐,陪伴你的悲伤,合理的释放你的愤怒。于是你会认为自己是没有太多价值的,情绪没人理会,当然没有价值!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