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心理学>社交 > 最毒的鸡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最毒的鸡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2018年11月30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着这样的想法:等我买了房以后,我就幸福了;等我赚够多少钱,我就幸福了;等我升到某某岗位...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着这样的想法:等我买了房以后,我就幸福了;等我赚够多少钱,我就幸福了;等我升到某某岗位之后,我就幸福了......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让小编跟大家探讨一下。

  心理学家指出,以上这些事情,通常只能带来一瞬间的狂喜,或是短暂地影响我们的整体幸福感。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其实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幸福状态。真正的幸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一种生活状态

  1、“享乐主义型”:享受眼前的快乐,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的痛苦。这样的人生是及时行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

  2、“忙碌奔波型”:牺牲眼前的幸福,为了追求未来目标的人生。

  3、“虚无主义型”:是指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对未来也不抱有任何期许的人生。

  4、“感悟幸福型”:是指重视当下,也看重未来,认为眼前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同时尽可能地发掘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幸福感一直都在。

  不幸的是,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崇拜的人“忙碌奔波型”,永远都在追求幸福的路上。

  我们似乎一直这样生活着,把享受和幸福许在了未来,把吃苦留在了当下。所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才会被广为宣扬。但事实上,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

  你是否想过?你不幸福,崇拜的人也许并不是因为你赚得不够多,地位不够高,而是因为你丧失了享受幸福的能力。

  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不仅仅是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部过程。

  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

  幸福,不是一时的亢奋感受和快乐片段,而是一种可持续获得幸福感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和提升的。

  罗伯特·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提到他和一群老僧人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故事。登山时,他只把注意力放在尽快登顶上,总是被前面的山路所影响,无法享受攀登的乐趣。而老僧人们虽然也想登顶,但这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他们在确定正确的方向之后,就开始轻松愉快地享受着自己的路途。

  因此,虽然波西格是成员中最年轻的,但和僧人比起来,他爬的最累。这何尝不是很多人生活的现状?传统的智慧告诉我们,幸福就是达到目标。

  但是,几十年的研究结果却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实现目标之后会感到满足,无法实现时则容易失望,而这些感觉其实都很短暂。而我们通常认为的一套新房子、一部好车、职位晋升或加薪带来的幸福,也是短暂的。如果你想保持幸福感,就必须把目标看作是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旅途中的快乐感受),而不是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

  这就像孔子所说,乐亦在其中矣,孔子一辈子不得志,却一辈子乐天知命。

  幸福型的人告诉我们,当我们的目标是爬到山顶的时候,别忘了欣赏沿途爬山过程中的风景,别忘了享受爬山过程,一步步接近目标的喜悦。

  生活中的幸福,就是你在为未来打拼,同时也在开心地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能对当下所做的一切感到快乐,这才是幸福的方法。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