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心理学>家庭 >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慢慢来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慢慢来

2018年11月30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工作和生活步步紧逼,越来越没有闲情停不下脚步。总算抽了半天闲暇陪着正好来苏州出差的爸爸,看看他一直向往的姑苏古城。信步经过一家古朴的书店,爸爸要进去选两本钓鱼的书籍,当小编随意的翻阅看到了这本《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慢慢来

  一、慢慢来会比较快
  吸引我的是《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封面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二、孩子的成长中
  仿佛瞬时安抚了我浮躁急进的心翻开扉页作者是龙应台。这里的龙应台全然没有《野火集》里的忧国忧民,呈现于书里眼前的只是一个母亲,爱着她的两个孩子仅此而已,却使我产生了更大感动与思考。尽管我还不是一位母亲但是我觉得这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适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所有的育儿教育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我想起了自己孩童时期艳羡同村的小伙伴肆意在田野奔跑,我却悲催的捧着《唐诗三百首》背的磕磕绊绊,或者吭哧吭哧的算着到现在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分笼的鸡兔同笼试题。
  爸爸总是抚摸着我的头说:“这是为你好!”然后勾出要做的试题,告诉明天下班回来需要检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作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狭义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样的、来这个世界上看看的一个人只是时间先后不一样而已。
  三、孩子你慢慢来吧
  她写道:“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她。”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撼动了我!她把母子间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亲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朴孩子的真实孩子没有被污染的心灵,使得他们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纯净。在她的眼里孩子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我们走在岁月的路上遗忘了许多美好的风景,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颗纯真的心用一双稚嫩的手帮我们一一拾回。这样我们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现在的我,浮躁的时候,就算自己知道有什么地方该注意却完全控制不了,亲身经历才能明白那种无力感和慌张感,慢慢的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急功近利现在才觉得慢慢来会比较快。经历后再去自省才发现自身的问题浮躁是心态上面的问题,自卑和自我膨胀。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也许一辈子都追不上别人。那该怎么办呢?别急我们还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我们不能为了去追赶别人,就不顾脚的疼痛就不顾自己心的劳累。
  细细翻阅了前面几章爸爸已经选好了要购买的书,看到我宝贝地捧着这本书意味深长地眯着眼说“女大不中留喽!”。
  跨出书店大门三九隆冬,隐隐约约能闻到腊梅香气绵绵袅袅,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浮躁消散,暗暗告诉自己慢慢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