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移动技术>移动开发>IOS > Atomic原子操作原理剖析

Atomic原子操作原理剖析

2018年12月29日  | 移动技术网移动技术  | 我要评论

前言

绝大部分 objective-c 程序员使用属性时,都不太关注一个特殊的修饰前缀,一般都无脑的使用其非默认缺省的状态,他就是 atomic

@interface propertyclass

@property (atomic, strong)    nsobject *atomicobj;  //缺省也是atomic
@property (nonatomic, strong) nsobject *nonatomicobj;

@end

入门教程中一般都建议使用非原子操作,因为新手大部分操作都在主线程,用不到线程安全的特性,大量使用还会降低执行效率。

那他到底怎么实现线程安全的呢?使用了哪种技术呢?


原理

属性的实现

首先我们研究一下属性包含的内容。通过查阅源码,其结构如下:

struct property_t {
    const char *name;       //名字
    const char *attributes; //特性
};

属性的结构比较简单,包含了固定的名字和元素,可以通过 property_getname 获取属性名,property_getattributes 获取特性。

上例中 atomicobj 的特性为 t@"nsobject",&,v_atomicobj,其中 v 代表了 strongatomic 特性缺省没有显示,如果是 nonatomic 则显示 n

那到底是怎么实现原子操作的呢? 通过引入runtime,我们能调试一下调用的函数栈。

可以看到在编译时就把属性特性考虑进去了,setter 方法直接调用了 objc_setpropertyatomic 版本。这里不用 runtime 去动态分析特性,应该是对执行性能的考虑。

static inline void reallysetproperty(id self, sel _cmd, 
    id newvalue, ptrdiff_t offset, bool atomic, bool copy, bool mutablecopy) {
    //偏移为0说明改的是isa
    if (offset == 0) {
        object_setclass(self, newvalue);
        return;
    }

    id oldvalue;
    id *slot = (id*) ((char*)self + offset);//获取原值
    //根据特性拷贝
    if (copy) {
        newvalue = [newvalue copywithzone:nil];
    } else if (mutablecopy) {
        newvalue = [newvalue mutablecopywithzone:nil];
    } else {
        if (*slot == newvalue) return;
        newvalue = objc_retain(newvalue);
    }
    //判断原子性
    if (!atomic) {
        //非原子直接赋值
        oldvalue = *slot;
        *slot = newvalue;
    } else {
        //原子操作使用自旋锁
        spinlock_t& slotlock = propertylocks[slot];
        slotlock.lock();
        oldvalue = *slot;
        *slot = newvalue;        
        slotlock.unlock();
    }

    objc_release(oldvalue);
}

id objc_getproperty(id self, sel _cmd, ptrdiff_t offset, bool atomic) {
    // 取isa
    if (offset == 0) {
        return object_getclass(self);
    }

    // 非原子操作直接返回
    id *slot = (id*) ((char*)self + offset);
    if (!atomic) return *slot;
        
    // 原子操作自旋锁
    spinlock_t& slotlock = propertylocks[slot];
    slotlock.lock();
    id value = objc_retain(*slot);
    slotlock.unlock();
    
    // 出于性能考虑,在锁之外autorelease
    return objc_autoreleasereturnvalue(value);
}

什么是自旋锁呢?

锁用于解决线程争夺资源的问题,一般分为两种,自旋锁(spin)和互斥锁(mutex)。

互斥锁可以解释为线程获取锁,发现锁被占用,就向系统申请锁空闲时唤醒他并立刻休眠。

自旋锁比较简单,当线程发现锁被占用时,会不断循环判断锁的状态,直到获取。

原子操作的颗粒度最小,只限于读写,对于性能的要求很高,如果使用了互斥锁势必在切换线程上耗费大量资源。相比之下,由于读写操作耗时比较小,能够在一个时间片内完成,自旋更适合这个场景。

自旋锁的坑

但是ios 10之后,苹果因为一个巨大的缺陷弃用了 osspinlock 改为新的 os_unfair_lock

新版 ios 中,系统维护了 5 个不同的线程优先级/qos: background,utility,default,user-initiated,user-interactive。高优先级线程始终会在低优先级线程前执行,一个线程不会受到比它更低优先级线程的干扰。这种线程调度算法会产生潜在的优先级反转问题,从而破坏了 spin lock。

描述引用自 ibireme 大神的文章。

我的理解是,当低优先级线程获取了锁,高优先级线程访问时陷入忙等状态,由于是循环调用,所以占用了系统调度资源,导致低优先级线程迟迟不能处理资源并释放锁,导致陷入死锁。

那为什么原子操作用的还是 spinlock_t 呢?

using spinlock_t = mutex_tt<lockdebug>;
using mutex_t = mutex_tt<lockdebug>;

class mutex_tt : nocopy_t {
    os_unfair_lock mlock; //处理了优先级的互斥锁
    void lock() {
        lockdebug_mutex_lock(this);
        os_unfair_lock_lock_with_options_inline
            (&mlock, os_unfair_lock_data_synchronization);
    }
    void unlock() {
        lockdebug_mutex_unlock(this);
        os_unfair_lock_unlock_inline(&mlock);
    }
}

差点被苹果骗了!原来系统中自旋锁已经全部改为互斥锁实现了,只是名称一直没有更改。

为了修复优先级反转的问题,苹果也只能放弃使用自旋锁,改用优化了性能的 os_unfair_lock,实际测试两者的效率差不多。


问答

atomic的实现机制

使用atomic 修饰属性,编译器会设置默认读写方法为原子读写,并使用互斥锁添加保护。

为什么不能保证绝对的线程安全?

单独的原子操作绝对是线程安全的,但是组合一起的操作就不能保证。

- (void)competition {
    self.intsource = 0;

    dispatch_async(queue1,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self.intsource = self.intsource + 1;
      }
    });

    dispatch_async(queue2,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self.intsource = self.intsource + 1;
      }
    });
}

最终得到的结果肯定小于20000。当获取值的时候都是原子线程安全操作,比如两个线程依序获取了当前值 0,于是分别增量后变为了 1,所以两个队列依序写入值都是 1,所以不是线程安全的。

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增加颗粒度,将读写两个操作合并为一个原子操作,从而解决写入过期数据的问题。

os_unfair_lock_t unfairlock;
- (void)competition {
    self.intsource = 0;

    unfairlock = &(os_unfair_lock_init);
    dispatch_async(queue1,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os_unfair_lock_lock(unfairlock);
          self.intsource = self.intsource + 1;
          os_unfair_lock_unlock(unfairlock);
      }
    });

    dispatch_async(queue2, ^{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os_unfair_lock_lock(unfairlock);
          self.intsource = self.intsource + 1;
          os_unfair_lock_unlock(unfairlock);
      }
    });
}

总结

通过学习属性的原子性,对系统中锁的理解又加深,包括自旋锁,互斥锁,读写锁等。

本来都以为实现是自旋锁了,还好留了个心眼多看了一层才发现最终实现还是互斥锁。这件事也给我一个小教训,查阅源码还是要刨根问底,只浮于表面的话,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真相。

引用

不再安全的 osspinlock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