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文学>美文 > 《青海湖,鱼鸟的乐园》周沙尘

《青海湖,鱼鸟的乐园》周沙尘

2019年01月12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青海湖,鱼鸟的乐园

  周沙尘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巨著《水经注》中写道:“(青)海周七百五十余里,中有二山……东酉对峙,水色清绿,冬夏不枯不溢。自日归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这是对青海湖壮丽景色。的细致写实,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水色清绿”,为何又把湖水形容“如黑云冉冉而来”呢?这不难理解,郦翁从湖东的日月山远望所得的感受,是恰如其分的。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都是“青色的湖’”的意思,但是你来到它的近处,却感到湖水是蓝的。本来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是青色的,无非是因为蓝得特别蓝物别浓。它蓝得比海洋纯洁,比天空深沉,是纯净的蓝,深湛的蓝,也是温柔恬雅的蓝。这样的蓝若从远处看,二无疑是像黑云冉冉而来的……它为什么这样蓝,这是因为z湖水含氧量小,含盐量最大,浮游生物稀少,透明度达8一9米以上,显得格外湛蓝。

  青海湖古称西湖,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三面环山,丰沛壮丽,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为3194.38米,东西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面积4583平方公里,而流域面积则比湖面大10倍。有五十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人,没有出海的通道,因而又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湖区,系断层陷落而成的。它在第四世纪早一中更新世仅具雏形,到晚更世才形成了全貌,先时,气候温和,湖水泄入黄河,且为淡水;到了晚更新世——全新世时,整个湖区地势受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影响,不断升高,加之东面的日月山,以高速度剧烈掇升,终于封闭了青海湖,使水流倒淌,而成了内陆闭塞湖,湖水也渐渐咸化了。

  在青海湖岸畔,连绵起伏的深褐色山峦,浸透了晨雨的滋润,人们吸一口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四周的平原面积达3704.5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的草场有994万亩,视野开阔,到处都可看到牦牛、黄牛在漫步,羊群在吃草,构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歌式的图景,还有成群的旱獭、野鹿驹、黄羊和野鹤、天鹅、大雁等等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充满生机。

  湖区有两大奇观,一是渔场,一为鸟岛。

  青海湖盛产湟鱼,是一个丰饶的天然鱼场。民谚说:“石头砸一条。棍子能打俩,下钩钓一串,一网网千斤。”有人讲过一个捕鱼的故事:有一次,当地老乡结队捕鱼。收网时网特别重,全队的人一齐用力拉,还是拉不动。然后,把带去的十匹马率去一齐拖,才把网拉上了湖岸,一过秤,这一网就有三万多斤鱼。今天改用机动船捕鱼,也需要用两条大船协同作业,拉上一网少不了四万斤。据测算,湖中藏鱼量达40亿吨,年产可达4000吨。主产是湟鱼,大的一条重达10公斤以上。湟鱼学名探鲤(意即无鳞的鲤鱼),长得肥胖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平均含脂肪12.02%。蛋白质16.14%。当地人喜食活湟鱼,抓到鱼立即剖腹取出内脏,洗净放入锅中,以清水煮之,外加姜片、干辣椒等作料。熟鱼肉白嫩鲜美,蘸着醋吃,味道似蟹肉而稍逊,为青藏高原一品名菜。

  每年三月以后,湟鱼成群结队出海入河繁殖后代,到七月以后陆续返回湖内。冬季湖面结冰,冰期长达四个多月,冰厚达30~45厘米,成了一个4000平方公里的大冰盘。所以,涅鱼在冰层下过着“温暖的寒冬”,大量捕捞是办不到了。想吃只好破冰垂钓了,即使你没有钓鱼的技巧,一个下午钓50~60条涅鱼是十拿九稳的。冬天,你到了西宁,就能看到街上有叫卖“冰鱼”的,不用打听,就是青海湖运来的鱼,产鱼旺季,鱼多了,运输工具不足,只能在湖畔把鱼剖腹晾晒成“干板鱼”,绳穿成串,然后运往西宁等地,供应市场。这叫卖生、熟干鱼,是西宁等地市场的一大特色。

  湖区有五个岛屿,最富魅力的鸟岛,最高处高出湖面10米·素有“鸟儿王国”之称。想看看这王国里的盛况,最好是春末夏初去旅行。这时节,正逢鸟儿们一年一度建筑“鸟城”的时候,大鸟小鸟,雄鸟雌鸟,无不忙忙碌碌。顽皮的鸬鹚,选择悬崖峭壁布窝,密密麻麻,形似城堡;气宇轩昂的斑头雁,运草行枝,穿梭往来,赶筑新居;爱斗的鱼鸥,常为争抢地盘吵闹不休。每逢夏季,有十多万只珍禽俊鸟来这儿栖息。天上、山上、水上无处不是白花花、黑黝黝的鱼群,奇景诱人。再看那岛上密密层层的鸟实,里里外外,无处不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棕色斑点的鸟蛋,很难发现有空的地方。雌鸟碟在痈里孵卵,雄鸟守在一旁寸步不离。当你到了岛上稍不留神惊动了鸟儿,万鸟齐鸣突飞,声扬数里,遮天蔽日而来,鸟粪降落如雨,饶有趣味。有时,猛鹰会突然从天外来袭,企图扑食雏鸟。每逢此时,鸟岛千万只鸟儿腾空而起,发出愤怒的呼叫,团团飞翔,直到把猛鹰驱赶出“领空”才各返原地。

  在冬季来临之前,绝大多数候鸟,暂时告别了鸟岛,飞向遥远的南方。留下来伴随千里冰封的大湖的,只有天鹅。天鸭和百灵鸟等少数几种.近年来,由于注入青海湖的流量少于蒸发量,湖水水位逐渐下降,鸟岛在开始向半岛过渡,这对岛上的鸟类是个不小的威胁。因为,原有鸟岛四周环水,与湖岸隔绝,鸟的天敌——狐、鼬、鼠和爬虫等食乌动物都难登岛,可谓是得天独厚的乐园。幸好,这儿已成了鸟类自然保护区,但愿这鸟儿的乐园永远美好。

  秀丽多姿的日月山耸立在湖的东面,这座巍峨的著名山峰,每当初夏之际,白云飘飘,红岩垒垒,山鹰翱翔在青峰彩霞之间,是一幅多么瑰丽的画图。然而,真正为日月山增辉添彩的,应是那美丽动人的传说:1300多年前,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了和蕃,远嫁藏王松赞干布,进藏途中,经过此山山口,回首不见长安宫阙,乡思潮涌,潸然泪下,泪水汇成了今日的倒淌。唐太宗得悉,为了安慰和勉励文成公主,特铸就一轮新日和新月的镜子,日夜照射着她西行的旅途,使她鼓起勇气,终于达到了藏都,完成了唐藏通好的历史使命,日月山因此得名。史载,日月.山口是唐朝与吐蕃相互贸易和使者往来必经之地,山隘上那块刻有“日月山”三个大红字的石碑,就是为纪念文成公主而建立的,因她对汉藏两大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日月山东西侧,自然景观截然不同,东边郁郁葱葱,山清水秀,田园似锦,人烟稠密,宛若江南风情;西边,有美丽的青海湖和一望无际的牧场,成群的羊群、牦牛和骏马散布其间,呈现粗犷的草原风光。自古以来,我国的汉族、藏族、蒙古族和土家族等,都受到青海湖的哺育。她纯朴、美丽,诚如长诗《青海湖风情》所歌唱:#p#分页标题#e#

  没有亭台楼阁,也没有曲径回廊庙,

  一切雕琢都陪衬不上这天然的浩荡;

  没有瀑布高悬,也没有松涛轰响,

  一切壮观都点缀不了这特有的空旷。

  没有一点障碍能使人们的视线阻挡,

  无边无际的天穹,无垠无限的草场……

  没有一丝愁绪能使人们感情忧伤,

  时隐时现的雪,时起时伏的水浪……

  年年春来晚呵,可收获的秋天特别长。

  荒凉岁月多呵,可生活的美酒格外香。

  我欲借来山下那条哈达似的公路,奉献给美丽、纯朴的青海湖,祝愿你永恒地保全着自然美的魅力。

  摘自:《山水情》中国青年出版社

  以上生活由(www.meiwen.com.cn)编辑整理发布,为广大读者们提供写景生活摘抄,名家写景生活赏析在线阅读,喜欢写景生活的朋友不可错过。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 中华文明的力量

      一  1900年,世纪之交,梁启超乘船横渡太平洋时,诗兴大发,写作了一首《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这首诗与同样在1900年问世的《少年中国说》一样,洋溢着对国家... [阅读全文]
  • 生命的拼图

      最近几个月,我基本处于闭门不出的状态。忙得焦头烂额,加上身体不好,于是下了决心:哪儿都不去,谁都不见。因为即使勉强去了,见了,整个人也是“形不散而神散”,对... [阅读全文]
  • 河州的夏

      河州位于秦岭西延伸段北部太子山脉北麓,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远处的太子雪山顶上的积雪也犹如洁白的哈达搭在山顶上。只要天气晴好,人们总能看见山顶皑皑积雪,山下小河... [阅读全文]
  • 又见雪飘起

      总是喜欢下雪时独坐在那架秋千上。秋千轻轻摇荡,却躲不开纷至的雪,如心躲不开纷至的前尘往事,层层堆积。  想着那些纸莺飘舞的春日,一只蝶牵系着两颗心,笑语叮咚... [阅读全文]
  • 流光轻抛,绿了红柳 黄了沙棘

      最近这段时间,没有来由的懈怠,整个人就像一块从繁华尘世滚落到山脚的石头,被层层黄沙覆盖了灵魂。  一度坚持了很久的工作,只能搁浅在那里,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 [阅读全文]
  • 浮生一盏茶

      浮生若茶,杀青让茶叶重生。对于茶,重生是一刹那;而对人而言,重生需要消磨漫长的光阴。  茶道在中国源远流长,传至八方。饮茶养生乃中华传统。《本草纲目》载:茶... [阅读全文]
  • 一地乡愁

      回故乡的时候,我的心就异常地平静了。我知道,我是在走回我的童年。童年的目光是纯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可人。我置身故乡,觉得大地正在浮升,黄色... [阅读全文]
  • 初识乌鸫

      知道乌鸫这个鸟名,与第广龙的短诗《在灯柱顶端叫着的鸟》有关。诗中写的鸟就是司空见惯的乌鸫。说它司空见惯,是因为这种鸟生活的范围很广,城市、乡村、山区、平畴…... [阅读全文]
  • 怀念一个老兵

      每当望着静静的挂在墙上的父亲遗像,看见胸前一枚枚似乎还闪着光亮的军功章,像一串串静止的火焰,我就仿佛听见战场上震耳欲聋的炮声、喊杀声以及父亲在战斗中的矫健身... [阅读全文]
  • 别再跟穷孩子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应该向所有学生大力宣扬的是,接受高等教育是有机会体验知识带来的觉醒,而不仅仅是提高赚钱的能力。马特·鲁尔克/美联社摄影  一名12年级的高中学生写了一篇申请... [阅读全文]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