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文学>美文 > 嫉妒心

嫉妒心

2019年01月13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嫉妒是被破坏了的优越感,它不是从自己的拥有中提取幸福,反是从他人的拥有中寻求痛苦,可谓一种自我折磨。所以与其羡慕、嫉妒、恨,还不如将目光锁定自己,把嫉妒的气力转为自强的动力。  有一副对联:欲无后

  嫉妒是被破坏了的优越感,它不是从自己的拥有中提取幸福,反是从他人的拥有中寻求痛苦,可谓一种自我折磨。所以与其羡慕、嫉妒、恨,还不如将目光锁定自己,把嫉妒的气力转为自强的动力。

  有一副对联:欲无后悔须律己,各有前程莫妒人,下联直指人们常见的嫉妒心。

  嫉妒俗称红眼病,是与他人比较,发现才能、声誉、境况等不如对方,因而产生一种由排斥、贬低、敌视等组成的心理状态。它被英国哲学家罗素视作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情感之一,并且是在人性所有特点中最不幸的情绪。

  说到嫉妒,大家平日里多有感受,尤其是在相同的领域和相近的圈子,更易滋长此种心情。嫉妒来自于较量,若彼此之间没有关联,或者水平相差悬殊,就不会争你长我短。因此,距离产生美,近距离则产生嫉妒,文人相轻、同行相忌便是这个道理。

  人从来到世上开始,或多或少都带有自我中心意识。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情况会起变化,但无疑希望被推崇、欣赏。所以看到别人胜过自己,失望是难免的。说到底,嫉妒是被破坏了的优越感,特别是原先差不多甚至低于自己的人跃到前头,那份挫伤心理就愈加强烈,羡慕、嫉妒、恨也油然而生。

  羡慕是嫉妒的起点,但后者的可怕在于向仇恨转化,因而有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在战国时期,庞涓与孙膑、李斯与韩非本师出同门,可一旦心生嫉恨,就多了无比冷酷的阴招。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任何年代都有接二连三的人,对出类拔萃者或无中生有诽谤,或绞尽脑汁陷害,总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从本质上讲,嫉妒源于自身的缺乏。张三没有的,李四偏偏有,这种反差让心胸狭窄者无法容忍。在某些人的心里,自己得不到或办不到的,谁也休想染指。当看见别人的好,首先是不愿承认,继而竭力挑刺、诋毁,试图将他拉回与自己相同的水平线。但别人的好,岂是信口雌黄就能抹杀?退一步说,即使可以蒙蔽一时,也难以蒙蔽一世。现实不可能因嫉妒而改变,再多的纠结终究是一场徒劳。

  如此看来,嫉妒心既可憎又可怜。像贪婪、懒惰等种种恶习,毕竟还给人带来一些初始的快乐,伴随嫉妒的却只有痛苦。因为它不是从自己的拥有中提取幸福,反是从他人的拥有中寻求痛苦,这可谓一种自我折磨。毫无疑问,嫉妒是欠缺智慧的表现,一个在精神上富足的人必将远离。而嫉妒心重的,则很难有成大事的器局。因嫉伤人者,往往伤人不成反自伤,总在自寻烦恼中耗尽自己。

  嫉妒的病根是不当比较。一个人习惯于攀比,通常喜欢盯住别人。当看到自己的境况较好,心中自然满足,可过不了多久,他将发现另一些境况更好的人。因此,狭隘地与人较量,嫉妒就不可避免。正如罗素所说:如果你渴望荣誉,你可能会嫉妒拿破仑,拿破仑嫉妒凯撒,凯撒嫉妒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我想,他也许嫉妒那个不存在的海格拉斯。

  此类接龙式的嫉妒显然有盲点。人本是一个得失平衡体,享受了某一样好,就得承受另一样坏;并且某一样好,大多不会凭空而来,正是以鲜为人知的付出与代价换来的。世上的一切是连续的,有其果必有其因。我们没有必要与别人比,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轨迹。所以与其羡慕、嫉妒、恨,还不如将目光锁定自己,把嫉妒的气力转为自强的动力。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嫉妒式的挑剔、打击,对别人不公,对自己也至多带来空虚的发泄。只有超越了嫉妒心,以实实在在的努力赢得进步,通过提升自我而不是压低别人,来缩小、弥补相互之间的差距,这份较劲才有意义,由此得到的满足才真正的畅快。

  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视域,有目光所及的地平线。但是,地平线的后头仍是无限的世界。人生的路很宽广,毫无必要走进嫉妒的死胡同。当年苏东坡刚出道,欧阳修早已是誉满天下的文坛领袖。一日,他读了苏东坡的书信,不由感慨: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面对才情毕露的晚辈,欧阳修不仅没有忌防,而且预言此人必将取代自己。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客观规律。但世上又有极大的空间可以共处,有数不尽的机会可以分享,绝非一定谁取代谁。事实上,苏东坡也并未取代欧阳修。同为北宋文坛泰斗,两人都以鲜明的文风、笔法彪炳史册。而进一步载入史册的,更有欧阳修奖掖后进的胸怀。欧阳修放苏东坡出一头地,又何曾不是让自己的气度出一头地?丢开嫉妒,恰恰是丢开沉重而无用的包袱。欧阳修提携了苏东坡,也升华了自己,为人类记忆增添了一份穿越千年的人格风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 中华文明的力量

      一  1900年,世纪之交,梁启超乘船横渡太平洋时,诗兴大发,写作了一首《二十世纪太平洋歌》。这首诗与同样在1900年问世的《少年中国说》一样,洋溢着对国家... [阅读全文]
  • 生命的拼图

      最近几个月,我基本处于闭门不出的状态。忙得焦头烂额,加上身体不好,于是下了决心:哪儿都不去,谁都不见。因为即使勉强去了,见了,整个人也是“形不散而神散”,对... [阅读全文]
  • 河州的夏

      河州位于秦岭西延伸段北部太子山脉北麓,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远处的太子雪山顶上的积雪也犹如洁白的哈达搭在山顶上。只要天气晴好,人们总能看见山顶皑皑积雪,山下小河... [阅读全文]
  • 又见雪飘起

      总是喜欢下雪时独坐在那架秋千上。秋千轻轻摇荡,却躲不开纷至的雪,如心躲不开纷至的前尘往事,层层堆积。  想着那些纸莺飘舞的春日,一只蝶牵系着两颗心,笑语叮咚... [阅读全文]
  • 流光轻抛,绿了红柳 黄了沙棘

      最近这段时间,没有来由的懈怠,整个人就像一块从繁华尘世滚落到山脚的石头,被层层黄沙覆盖了灵魂。  一度坚持了很久的工作,只能搁浅在那里,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 [阅读全文]
  • 浮生一盏茶

      浮生若茶,杀青让茶叶重生。对于茶,重生是一刹那;而对人而言,重生需要消磨漫长的光阴。  茶道在中国源远流长,传至八方。饮茶养生乃中华传统。《本草纲目》载:茶... [阅读全文]
  • 一地乡愁

      回故乡的时候,我的心就异常地平静了。我知道,我是在走回我的童年。童年的目光是纯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那么可人。我置身故乡,觉得大地正在浮升,黄色... [阅读全文]
  • 初识乌鸫

      知道乌鸫这个鸟名,与第广龙的短诗《在灯柱顶端叫着的鸟》有关。诗中写的鸟就是司空见惯的乌鸫。说它司空见惯,是因为这种鸟生活的范围很广,城市、乡村、山区、平畴…... [阅读全文]
  • 怀念一个老兵

      每当望着静静的挂在墙上的父亲遗像,看见胸前一枚枚似乎还闪着光亮的军功章,像一串串静止的火焰,我就仿佛听见战场上震耳欲聋的炮声、喊杀声以及父亲在战斗中的矫健身... [阅读全文]
  • 别再跟穷孩子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应该向所有学生大力宣扬的是,接受高等教育是有机会体验知识带来的觉醒,而不仅仅是提高赚钱的能力。马特·鲁尔克/美联社摄影  一名12年级的高中学生写了一篇申请... [阅读全文]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