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移动技术>手机>安卓手机 >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2019年04月15日  | 移动技术网移动技术  | 我要评论

新一代安卓系统很快就要正式和大家见面了,目前安卓10的前身安卓q已经向pixel设备推送了测试版,而安卓q之中的“q”到底会是什么甜品,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算起来,安卓数字版本走到了“10”,而安卓用甜点作为系统代号的传统,已经传承了14代。从“cupcake纸杯蛋糕”到未正式定名的“q”,14种甜品见证了安卓的成长,也承载了无数老玩家的回忆。

从诞生伊始的ios的跟随者,到现今移动互联网的主力军,安卓这十多年的变化不可谓不惊人。在安卓10发布的前夕,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安卓的进化之路,谈谈那些只有安卓老玩家才懂的回忆吧。

安卓曾经的界面你记得吗

早期安卓系统界面缺乏设计、粗制滥造的情况有目共睹,这和安卓诞生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追根溯源,安卓的历史甚至要比ios更悠久。

在2003年10月,有“安卓之父”之称的安迪·鲁宾(andy rubin)创建了安卓科技公司,致力于为用户研发更聪明的移动设备。2005年,google收购了安卓公司,而鲁迪也成为了linux内核移动操作系统团队的领导人——这个linux内核的移动操作系统就是安卓。从这段历史来看,安卓的资历要比ios更老。

然而,安卓在被google推向消费市场时,却是不折不扣的ios跟随者。2007年iphone和ios横空出世,全触屏的设计理念震动了整个业界。

而在ios公布之前,安卓是以键盘机为硬件基准而设计的,ios面世后,安卓受影响作了大刀阔斧的修改,硬生生将系统改成了触屏式。在早期的安卓系统当中,甚至部分功能仍需要键盘才能实现,第一部推向市场的安卓机htg g1仍带有侧滑式全键盘,就是最好的明证。

此情此景下,安卓界面缺乏设计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名安卓老玩家,相信还会记得早年安卓的每个角落都无比缺乏细节的窘境。例如界面过渡缺乏动画,菜单滑动缺乏阻尼,就连双指捏合缩放也会漂移,更别说各种形态不一的图标、参差不齐的框架布局了。

整个安卓1.x/2.x时代,安卓界面设计并不成体系,为了弥补这点市面上出现了不少重做整个系统界面的第三方rom,大家熟悉的miui也诞生于这个年代。


安卓2.x的这些界面元素,恐怕很多新安卓用户都没见过了

到了安卓3.x/4.x,google终于攒足了将系统界面整理成型的资本。google挖角了webos的设计师matias duarte,为安卓重新设计了一套ui,holo界面就此诞生。

holo的设计思路传承自webos,大量交互都使用了webos的理念。webos卡片式多任务、拉扯通知即可呼出通知中心等设计,在holo设计乃至此后的安卓界面中,都育着很高的上镜率。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palm os的ui


安卓holo界面,对比plam os可以发现很多地方都有传承

holo界面虽然并不华丽,但却很有品位,甚至显得比ios当时的拟物风设计更加现代。holo设计强调大内容块(例如卡片)和简约、有秩序的布局,现在安卓上的很多经典元素依然传承于holo,例如汉堡菜单、界面滑动到底的动画等等。最重要的是,holo设计带来了标准化,这令很多安卓app不再是ios应用的简单移植,而是按照安卓的设计规范来开发,安卓终于有了自己的视觉风格。


黑底蓝光的holo ui很酷很有科技感,但仍显得比较生涩和冷冰

不过,holo设计也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内容密度偏小,操作并不是那么的顺手等等,google在安卓5.0以后推出了视觉设计和交互逻辑都更完善的material design,holo遂被取而代之。


安卓5.0后开始推行的material design,用类似剪纸的阴影营造层级,视觉效果变得更久优雅

在安卓5.0中,material design总体上继承了holo的交互思路,但视觉风格却截然不同。material design使用了剪纸的拟态来营造ui层级,并加入了大量动态特效,令系统的交互逻辑一下子清晰了起来,而且交互过程变得更加鲜活。

material design对google意义重大,这意味着google终于有了一套成熟的界面设计语言(holo仍显生涩),同时这套设计语言不仅用于安卓,在后来还延展到了chrome以及各种google服务的页面当中。


一组material design设计的ui,自此以后,安卓有了能和ios一较长短的ui设计

material design在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在安卓5.0后,material design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圆润,而布局也逐渐靠近ios,出现了底部功能按钮等元素。和当初相比,现在安卓的界面设计已经翻天覆地,不过广大用户仍和之前一样,很难享用到google的原生设计,直接接触的多是第三方厂商定制的界面。


不过,国内用户最熟悉的还是各种定制ui,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安卓原生界面

安卓曾经的操作你还熟悉吗?

安卓机要怎么用?十年前的安卓用户和现今的安卓用户,给出的答案可能截然不同。原因很简单,安卓的操作方式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最早的全键盘、机械按键,到四大、三大金刚电容键,屏幕虚拟键,到全面屏手势,安卓的用法一直在改变。

前面提到,安卓在最早的时候是为适配全键盘手机而设计的,受iphone影响才改为触屏系统。在htc g1上,可以看到触摸屏和实体键盘并存的设计。在最早的安卓当中,系统甚至没有虚拟键盘,输入文字需要靠实体全键盘实现。


安卓最早的原型机为全键盘直板机,受iphone影响才改为了触屏机,但仍保留全键盘

到了安卓1.5时代,全键盘渐渐和大家说再见,不过此后机械按键仍必不可少。例如搭载安卓1.5的htc hero和安卓2.1 nexus one,都保留了轨迹球,但从中也可以看到安卓的操作按钮在不断简化,接听电话的实体键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搜索、返回、菜单、home”这“四大金刚”。

在搭载安卓2.2的htc milestone当中,则同时出现了四大金刚电容键和机械按键,仍保留了全键盘,但这似乎也成为了保留机械实体键的最后一款爆款机型,安卓进入了电容键的时代。

随后,安卓的按键数量被进一步缩减,从搭载安卓2.3的nexus s开始,四大金刚中的搜索按钮消失,只剩下“返还、home、菜单”三大金刚。不过在形式上,各家安卓厂商的方案不同,例如同样搭载了安卓2.3的galaxy s,home键就被设计为了正中央的机械按钮。

在此后的安卓机当中,这样的设计仍非常常见,和电容键乃至之后的屏幕内虚拟键相比,这样的设计能和指纹解锁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久经不衰。


形态各异的四大金刚三大金刚,电容键渐成主流,而菜单键也被多任务键慢慢取代

在安卓3.x中,屏幕内虚拟按钮的设计首次出现。不过安卓3.x为平板而生,未搭载到手机当中,而安卓平板一直不温不火,因此人们对它印象不深。到了安卓4.x,屏幕内虚拟按键的设计全面来袭,galaxy nexus一马当先,取消了屏幕外的电容键,将操作按钮都集成到了显示屏底部的小黑条当中。

不仅如此,按键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菜单键被多任务键取而代之,菜单键仅会在特定的app当中出现。至此,安卓的操作方式再次发生了剧变。

安卓屏幕内虚拟按键的设计无疑是富具争议的。它的优点主要有:一来灵活多变,厂商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按钮的位置乃至数量;二来不易误触,视频、游戏全屏的时候按钮会隐藏,而屏幕外的电容键做不到这点;三来提高屏占比,手机下巴不需要保留位置给按钮,屏幕熄灭后的整体感也更强。但是屏幕内虚拟按键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例如挤压了显示内容,又例如固定显示更容易造成amoled屏幕烧屏等等。


一图看安卓按键的变更,屏幕内虚拟按键能做到更大的屏占比、实现更灵活的功能

尽管富具争议,但在提高屏占比的大潮下,屏幕内虚拟按钮的方案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家厂商的产品当中。而随着屏占比进一步提升,全面屏概念推出,令虚拟按钮也越来越没有容身之处了。

在安卓p当中,google为系统引入了类似ios的手势小白条,拖动按压、拖动小白条即可实现返回桌面、呼出多任务等功能,成为了取代屏幕内虚拟按键的可选方案;而在安卓q当中,手势的设计更加激进,“三大金刚”全被取消,手势正式成为安卓最主要的操作方式。

在这十年间,安卓系统的功能按钮从繁杂到简约,从全键盘到手势,操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屏时代已经来临,手势成为了潮流,在vr、ar等技术普及的未来,安卓的操作方式还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共同期待吧。

3安卓曾经的玩法你折腾过吗?安卓曾经的玩法你折腾过吗?再来说说一些安卓曾经的玩法吧。安卓可谓是可玩性最高的移动操作系统之一,为了实现更好的体验,不少朋友都折腾过安卓系统,不过随着安卓本身的发展,不少玩法已经成为了时代的眼泪,只残留在老玩家们的记忆当中了。下面这些玩法,你都折腾过几样?

app移动到sd卡

在早期的安卓中,普遍可以使用sd卡进行扩容。尽管app默认并不是安装到sd卡当中,但可以通过系统本身功能,或者app2sd之类的小工具,把app移动到sd卡。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app例如游戏,把app移动到sd卡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要知道早期一堆安卓机自带容量只有4g,sd卡可谓是承担起了救苦救难的责任。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以前的安卓可以将app移动到sd卡,sd卡照常使用

将app移动到sd卡后,sd卡仍可以发挥原有的功用。你可以将sd卡取下来,插到别人的手机或者电脑上传输数据,u盘和扩容空间两相宜。

不过,在安卓6.0以后,这功能的玩法走到了头。在安卓6.0中,存储空间仍可以通过sd卡扩容,但要么只能作为便携式存储,只能在其中存放音乐、照片等数据;要么只能作为内部存储,格式化后和内部存储空间同被划分为一个分区,彼此交融,不能再单独取出读取数据。


现在app安装到sd卡必须格式化,且sd卡只能在本机使用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安卓机,都取消了sd卡插槽。时至今日,你还记得将app移动到sd卡的玩法吗?

u盘模式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就会有疑问了,安卓不是一直都可以当u盘用吗,为什么说u盘模式是时代的眼泪?其实现在安卓能当u盘用,和之前安卓的u盘模式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你有细心观察的话,应该会知道现在要把安卓当u盘得选择“mtp模式”,而不是以前的“usb大容量存储模式”——这才是真正的u盘模式。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以前安卓的u盘模式会把安卓机的存储空间直接挂载到pc系统上,令安卓的存储空间化身分pc系统中的一个磁盘分区,操作起来和u盘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现在的mtp模式,并不会把安卓的存储空间挂载为pc磁盘分区,而只是通过mtp协议来传输数据。这两种设计的用户体验,有着巨大差异。

安卓u盘模式下,手机是无法读取机内文件的,现在安卓已经不再使用这一方案

首先来说说u盘模式的优点。由于直接把存储空间挂载为pc盘符,所以你可以在pc上随意浏览修改安卓机内的文件,传输速度也很快,下载软件也能直接把东西下载到安卓机当中,不需要下载到本地再复制。但u盘模式带来的问题也挺影响用户体验的,当你把安卓当u盘的时候,安卓系统就读取不到机内文件了,而且一旦安卓使用的是pc认不出的磁盘格式,例如ext4等,pc就无法读取安卓的存储空间。

与之相比,mtp模式兼容性更好,只要pc支持mtp协议,无论安卓使用怎样的磁盘格式,都可以读取数据。虽然mtp速度慢,但pc和安卓都能同时操作机内文件,而且也更加安全,pc无法对一些安卓的关键数据进行修改。例如pc感染了病毒,病毒就难以通过mtp顺藤摸瓜去破坏安卓的文件。当然,mtp的不便之处就是不能直接修改文件,需要先把文件拷贝出来在进行操作。

对于用户来说,mtp显然更不容易出问题。因此,性能更强的u盘模式被淘汰也在情理之中了。

手动trim

安卓机用的是闪存,自然也会遇到闪存变“脏”的情况。简单来说,闪存需要擦除数据后才能重新写入,系统中删除数据时,数据并不会在闪存上被物理删除。如何让系统智能地识别“脏”闪存,在数据写入之前就把闪存清理干净?所用到的重要技术就是trim。

在最早,安卓是不支持trim的,因此安卓机用久了以后,闪存i/o效率会大为下降,卡顿也就油然而生。不过linux本身是支持trim命令的,因此通过lagfix等app,可以手动发起trim,或者设置定时trim,让安卓恢复流畅。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安卓一度需要手动trim

近年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macos等,都已经全面支持trim,作好了完善支持ssd的准备,如果安卓还需要手动trim,那也未免太说不过去。在安卓4.3后,这一玩法成为了历史。安卓4.3终于加入了系统trim功能,得益于此,安卓的流畅度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4安卓曾经的卡顿让你刻骨铭心吗?安卓曾经的卡顿让你刻骨铭心吗?说起安卓的蔑称,“卡顿小王子”这外号是逃不过去的。如果你是老安卓玩家,一定会对早几年安卓的卡顿印象深刻。而当时人们选择ios甚至wp的一大原因,往往是受够了安卓三帧一卡五帧一顿的糟糕体验。

而现在,不说安卓已经绝对流畅,起码越来越少人将安卓卡顿视为难以接受的使用障碍;加之ios在流畅度也翻了车,抱怨安卓卡顿就更缺乏理由了。安卓提升流畅度方面的努力,可谓是有目共睹。

影响安卓流畅度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后台调度机制,安卓的后台机制和linux一脉相承,返回系统桌面并不会关闭app的相应进程,而是让app在后台持续运行;当系统需要更多资源的时候,相应状态的进程才会被请出去。然而不少app都使用了种种手段驻留后台,系统本身压根没法将流氓app的进程们清理出去。系统资源越来越吃紧,卡顿也就理所当然了。


安卓把app进程分成不同类型,自动管理后台是否驻留,然而app们可没有那么规矩

为了解决app乱驻后台的问题,安卓可谓是费尽心思。在安卓5.x当中,google推行了伏特计划(project volta),系统新增了一个新的api jobscheduler,引入了对齐唤醒机制。app的后台想要有什么举动,不能再密集唤醒,而是集中于某个时段一齐唤醒,减缓了卡顿的概率。而在安卓6.x当中,进一步引入了doze机制,当系统检测到手机长期静止的时候,系统会让后台进程进入休眠、极少唤醒,不再让后台进程白白耗费手机电量。

在安卓7.x当中,安卓系统的进程调度就更加以流畅为本了,系统会限制后台能调用的资源,让前台任务保持流畅。而在安卓8.x当中,其开发规范(api level 26以上)要求app一旦进入后台,需要在短时间内停止所有的后台服务,也不可以随便启动新的后台服务。到了安卓9.0,系统则直接禁止app调用第三方的api,并且不兼容api level 17——在以往app可以用第三方或者老旧的api绕过安卓系统的限制,在最新版的安卓中,问题得到了较有效的解决。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安卓这些年变化多惊人? 那些老玩家才懂的回忆
安卓8.0限制app后台服务

安卓卡顿的另一个因素,是ui渲染机制。在安卓2.x当中,安卓并没有广泛使用gpu加速渲染ui,直到安卓3.x蜂巢当中,才加入了系统级别的gpu硬件加速机制。在此后的安卓系统当中,可以在开发者模式中强制开启硬件加速,让系统强行使用gpu渲染app界面。开启后,很多原先卡顿的app都如丝滑般流畅。

而安卓4.1推行了黄油计划(project butter),通过同步机制(vsync)和缓冲机制,将ui帧数提升到60帧的同时,把每一帧的渲染时间控制住0.0167ms左右。如此一来,安卓的ui就变得前所未有的丝滑顺畅,为流畅度追赶ios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以外,安卓还改进了代码运行效率。我们知道安卓大量模块和app都使用java编写,在安卓4.4之前,代码需要运行时通过dalvik即时编译,会耗费大量资源;之后安卓引入了art机制,app安装时会预先编译,运行时效率更高。不仅如此,art还带来了改善的gc垃圾回收器,对流畅度的改善的立竿见影的。在安卓5.0中,dalvik虚拟机被彻底抛弃,art全面普及,安卓app的流畅度上了一个台阶。而在安卓7.0以后,更是引入了混合编译模式,保证java运行效率的同时,安装app速度还大幅提升。


引入art后,安卓运行java的效率大增

另外,为了提高图形渲染的效率,安卓7.0中还引入了vulkan图形接口,能够更好地调用多线程、更直接地和硬件对话,不少游戏因此大大提高了帧数。例如大家熟悉的《王者荣耀》的vulkan版,就比opengl es版更加流畅。

种种举措之下,加之硬件的进步(当前中低端的soc骁龙670、710,带宽也达到了14.9gb/s,之前常见的mt6753带宽仅为5.3gb/s),安卓系统的流畅度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现在的安卓,已经很少出现初期那种卡住假死、幻灯片式掉帧乃至卡到重启的情况了。“卡顿小王子”这一称号,越来越成为安卓老玩家独有的记忆。

总结

气势如虹走过了这十多年,安卓早已今非昔比。安卓q已经向公众推送了测试版,正式版安卓10也将会在今年和大家见面,第15个安卓甜点代号即将出炉。

期盼着最新的安卓q/安卓10,你是否还记得姜饼、冰淇淋三明治、果冻豆的味道?如果你还尘封着什么关于安卓的记忆,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吧!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