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脚本编程>Go语言 > GO语言异常处理机制panic和recover分析

GO语言异常处理机制panic和recover分析

2017年12月12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本文实例分析了go语言异常处理机制panic和recover。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golang 有2个内置的函数 panic() 和 recover(),用以报告和捕获运行时发生的程序错误,与 error 不同,panic-recover 一般用在函数内部。一定要注意不要滥用 panic-recover,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我一般只在未知输入和不可靠请求时使用。

golang 的错误处理流程:当一个函数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异常或遇到 panic(),正常语句就会立即终止,然后执行 defer 语句,再报告异常信息,最后退出 goroutine。如果在 defer 中使用了 recover() 函数,则会捕获错误信息,使该错误信息终止报告。

示例:

复制代码 代码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log"
 "strconv"
)

//捕获因未知输入导致的程序异常
func catch(nums ...int) int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log.println("[e]", r)
  }
 }()

 return nums[1] * nums[2] * nums[3] //index out of range
}

//主动抛出 panic,不推荐使用,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
func tofloat64(num string) (float64, error)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log.println("[w]", r)
  }
 }()

 if num == "" {
  panic("param is null") //主动抛出 panic
 }

 return strconv.parsefloat(num, 10)
}

func main() {
 catch(2, 8)
 tofloat64("")
}


输出如下:

2014/11/01 22:54:23 [e] runtime error: index out of range
2014/11/01 22:54:23 [w] param is null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的go语言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