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开发语言>PHP > HTTP请求的缓存(Cache)机制

HTTP请求的缓存(Cache)机制

2019年05月25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当资源资源第一次被访问的时候,http status返回200,在头部携带当前资源的描述信息,eg: 最后修改的时间:```Last-Modified``` 资源状态唯一标识:```Etag``` 资源在客户端缓存的过期时间:```Expires``` 同时浏览器会将资源缓存到cache目录,... ...

先来一张图:

 

####下面简单的来描述一下http cache机制

当资源资源第一次被访问的时候,http status返回200,在头部携带当前资源的描述信息,eg:

最后修改的时间:```last-modified```
资源状态唯一标识:```etag```
资源在客户端缓存的过期时间:```expires```


同时浏览器会将资源缓存到cache目录,并保存文件描述信息。

当客户端第二次请求资源时,会先检查cache目录中是否含有该资源,如果有,并且还没到expires设置的时间,
即文件还没有过期,那么此时客户端将直接从cache目录中读取文件,而不再发送请求

如果资源已经过期,客户端会发送一次http请求到服务器,同时在header携带上次修改的时间:
```text
if-modified-since thu, 26 nov 2009 13:50:19 gmt
if-none-match "8fb8b-14-4794674acdcc0"
```

####为什么会返回上一次的信息呢?

web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时,会先解析header里面的信息,然后校验头部信息。
如果该资源文件从上次时间到现在都没有修改或者etag信息没有变化,,则web服务器将会直接返回304状态,
从而不会在资源文件,状态头部信息如下:
```text
(status-line) http/1.1 304 not modified
date thu, 26 nov 200914:09:07 gmt
server apache/2.2.11 (unix)php/5.2.9
connection keep-alive
keep-alive timeout=5, max=100
etag "8fb8b-14-4794674acdcc0"
```

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网络带宽以及提升用户的浏览器体验。
当然,如果服务器经过匹配发现文件修改过了,就会将文件资源返回,并带上新文件状态信息。


####基本字段

```expires:```
文件在本地缓存的过期时间,如果客户端发现缓存中的文件没有过期,则不发送请求


```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
在请求消息或响应消息中设置cache-control并不会修改另一个消息处理过程中的缓存处理过程。

请求时的缓存指令包括
```text
no-cache
no-store
max-age
max-stale
min-fresh
only-if-cached
```
响应消息中的指令包括
```text
public
private
no-cache
no- store
no-transform
must-revalidate
proxy-revalidate
max-age
```

####指令含义:

```public:```

响应可被任何缓存区缓存。

```private:```

对于单个用户的整个或部分响应消息,不能被共享缓存处理。
这允许服务器仅仅描述当用户的部分响应消息,此响应消息对于其他用户的请求无效。   

```no-cache:```

请求或响应消息不能缓存。

```no-store:```

用于防止重要的信息被无意的发布。
在请求消息中发送将使得请求和响应消息都不使用缓存。

```max-age:```

客户端可以接收生存期不大于指定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响应。  

```min-fresh:```

客户机可以接收响应时间小于当前时间加上指定时间的响应。   

```max-stale:```

客户端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间的响应消息。
如果指定max-stale消息的值,那么客户端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指定值之内的响应消息。

 


####```etag/if-none-match``` 

一对验证文件实体的标记 "entity tag:的响应/请求头.
apache中,etag的值,默认是对文件的索引节(inode),大小(size)和最后修改时间(mtime)进行hash后得到的

```last-modified/if-modified-since:```

一对验证文件的修改时间的响应/请求头

expires、 cache-control、last-modified、etag是rfc2616(http/1.1)协议中和网页缓存相关的几个字段。 前两个用来控制缓存的失效日期,浏览器可通过它来判定,需不需要发出http请求; 后两个用来验证网页的有效性,服务器端利用它来验证这个文件是否需要重新返回last-modified vs etag

既然有了last-modified,为什么还要用etag字段呢?因为如果在一秒钟之内对一个文件进行两次更改,last-modified就会不正确。因此,http/1.1利用entity tag头提供了更加严格的验证。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