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脚本编程>vue.js > Vue-cropper 图片裁剪的基本原理及思路讲解

Vue-cropper 图片裁剪的基本原理及思路讲解

2019年06月06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伊利儿童奶粉,龙血武帝,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总结

一:裁剪的思路:

1-1,裁剪区域:需要进行裁剪首先需要形成裁剪区域,裁剪区域的大小和我们的鼠标移动的距离相关联,鼠标移动有多远,裁剪区域就有多大。如下图:

1-2 裁剪区域的宽和高的计算:

如上图,鼠标的横向移动距离和纵向移动距离就形成了裁剪区域的宽和高。那么裁剪区域的宽和高的计算是:当我们点下鼠标时,就能够通过event事件

对象获取鼠标点击位置,e.clientx 和 e.clienty; 当鼠标进行移动的时候,也能通过event获取鼠标的位置,通过两次鼠标位置的改变,就能够获得

鼠标移动的距离。即:初始的x轴位置为 initx = e.clientx, inity = e.clienty;

移动到某个点的位置为:endx = e.clientx, endy = e.clienty;

因此裁剪区域的宽 tx = endx - initx;

裁剪区域的高是 ty = endy - inity;

1-3 阴影区域的形成

被我们裁剪图片中除了裁剪区域以外的部分,都属于阴影部分。如下图所示:

那么阴影区域要如何计算呢?比如左阴影宽,左阴影宽 = 裁剪区域的左偏移值 - 图片本身的左偏移值;那么上阴影高 = 裁剪区域的上偏移值 - 图片上偏移值, 如下图所示:

那么下阴影的高度 = 图片本身的高度 - 上阴影的高度 - 裁剪区域的高度;那么右阴影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左阴影宽 - 裁剪区域的宽。

1-4 理解裁剪区域被越界

裁剪图片过程中会出现越界的情况,那么越界又需要分为2种情况, 第一种是:裁剪过程中的越界,第二种是 移动裁剪区域的越界。

1-4-1 裁剪越界

什么是裁剪时越界? 就是当我们使用鼠标拖动区域裁剪超出了图片的宽度和高度,形成了的越界;如下图所示:

对于这种越界需要判断被裁剪区域的右侧相对于浏览器左侧的位置,不能超过图片右侧的位置相对于浏览器左侧的位置;

且 被裁剪区域的底部相对于浏览器顶部的位置 不能超过 图片的底部相对于浏览器顶部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1-4-2 移动越界

移动越界指已经形成了裁剪区域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鼠标裁剪区域时产生了越界。其实判断原理和裁剪越界的原理一样的。

2. 图片如何进行压缩?

当图片的宽度大于容器的宽度,就需要进行压缩;因此 var scale = 容器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如果图片的高度 * 缩放比例 > 容器的高度,那么缩放比例 scale = 容器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否则的话,不进行压缩。

2-1:对于压缩后 translate3d中的x轴和y轴移动位置计算方式:

x = 容器的宽度 / 压缩比

y = 容器的高度 / 压缩比

即:transform: translate3d(x, y, z) -> translate3d(容器的宽度 / 压缩比 + 'px', 容器的高度 / 压缩比 + 'px', 0)

因此页面布局变成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图片裁剪</title>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0">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index.css">
</head>
<body>
 <div id="app" style="height:500px;margin: 0 auto;">
 <div class="vue-cropper">
 <div class="cropper-box">
 <div class="cropper-box-canvas" style="width:644px;height:642px;transform: scale(0.778816, 0.778816) translate3d(453.252px, -87.312px, 0px) rotatez(0deg)">
  <img src="https://images2018.cnblogs.com/blog/561794/201804/561794-20180416230443389-1451524334.jp" />
 </div>
 </div>
 <div class="cropper-drag-box cropper-crop"></div>
 </div>
 </div>
</body>
</html>

4. 裁剪的过程中,如何计算裁剪的宽度和高度?

当我们点下鼠标时,就能够通过event事件对象获取鼠标点击位置,e.clientx 和 e.clienty; 当鼠标进行移动的时候,也能通过event获取鼠标的位置,

通过两次鼠标位置的改变,就能够获得鼠标移动的距离。即:

初始的x轴和y轴位置分别为 cropx = e.clientx, cropy = e.clienty;

移动后现在的x轴和y轴的位置分别为:nowx = e.clientx, nowy = e.clienty;

因此裁剪区域的临时值 var fw = ~~(nowx - cropx);

裁剪区域的临时值是 fh = ~~(nowy - cropy);

裁剪图片的时候,有可能往右拖动(值会越来越大),也有可能往相反的方向(向左)拖动(值会越来越小),同理,向上或向下拖动也是同一个道理。因此需要判断 fw 和 fh是否大于0的判断;在鼠标按键下去的时候,先获取鼠标相对于事件源元素的x和y轴坐标,e.offsetx 和 e.offsety;

因此 cropchangex = e.offsetx; cropchangey = e.offsety;

对于offsetx 和 offsety 的理解如下;

if (fw > 0) {
var cropw(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cropchangex + fw > w(图片的实际宽度) ? w - cropchangex : fw;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cropoffsertx 就是保存事件源相对于元素的距离。

如果fw 小于0,说明是往左裁剪,那么裁剪的距离 fw = (事件结束的clientx - 事件的开始clientx);

如果 (图片的实际宽度 - e.offsetx) + math.abs(fw) > 图片的实际宽度 ? this.cropchangex : math.abs(fw);

即:

if (fw < 0) {
var cropw(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w - cropchangex) + math.abs(fw) > w ? cropchangex : math.abs(fw);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fw > 0 ? cropchangex + fw : 0;
}

说明往左裁剪的最大宽度只能是 e.offsetx; 不能超过该值,否则的话,就会越界。

此时cropoffsertx偏移值改变了;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fw > 0 ? cropchangex + fw : 0; 如图下所示:

上面分析的是 宽和高不固定比例的裁剪,下面我们来看下 宽和高固定比例的裁剪。

5. 宽和高固定比例裁剪计算;

比如宽和高比是 3:4 这样的截图;fixednumber = [3, 4]

因此 固定比例高度的计算

fixedheight 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 ---------------

fixednumber[1] fixednumber[0]

因此:

var fixedheight = ~~(裁剪区域的实际宽度 / fixednumber[0] * fixednumber[1]);

如果固定比例的移动的高度 + y轴上相对于图片的偏移值 > 大于图片的高度的话,那么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h) = 图片的高度(h) - y轴上相对于图片的偏移值(cropoffserty); 如下图所示:

获取到了 裁剪区域的高度的话,就可以获取到裁剪区域的宽度了;计算方式是:

cropw(裁剪区域的宽度) = ~~(croph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同时也要判断fw 是否大于0,来计算 cropoffsertx 的值;

if (fw > 0)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else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cropw
}

fw > 0 说明是往右移动,因此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fw < 0 说明是往左移动,cropoffsertx = 初始的 e.offsetx - 裁剪区域的宽度

即:

if (fw > 0)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else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cropw
}
fw > 0 说明是往右移动,因此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fw < 0 说明是往左移动,cropoffsertx = 初始的 e.offsetx - 裁剪区域的宽度
即:
if (fixedheight + cropoffserty > h) { 
 croph(裁剪区域的高度) = h - cropoffserty;
 cropw(裁剪区域的宽度) = ~~(croph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if (fw > 0)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else {
 var cropoffsertx = cropchangex - cropw
 }
} else {
 // 否则 
 croph = fixedheight;
}

6. 理解裁剪区域拉伸原理

控制裁剪区域拉伸的点,共有12种可以拉伸的点,分别有裁剪区域的四根线可以拉伸,有四根线上的八个点可以拉伸;如下图所示:

当鼠标点击拉伸的时候,会触发mousedown事件;因此需要区分下到底是那根线或那个点向什么方向拉伸。因此定义 canchangex 和 canchangey 两个变量,

判断是否能改变x轴和y轴;默认是false;同时定义两个变量为 changecroptypex 和 changecroptypey,含义是能否改变x轴或y轴的基准点。默认为1;可以改变。

1. 裁剪区域的最上面的线; 可以上下拉伸, 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 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1;

2. 裁剪区域左边的线;可以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0;

3. 裁剪区域底部线; 可以上下拉伸,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2;(为了区分上面的线,因此等于2);

4. 裁剪区域右边线;可以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可以约定: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2;(为了区分左边的线) changecroptypey = 0;

5. 左上角的点;可以向上或向左移动;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1;

6. 上面中间的点,只能上下拉伸,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1;

7. 右上角的点,可以左右拉伸和上下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2; changecroptypey = 1;

8. 左中角的点,只能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0;

9. 右中角的点,只能左右拉伸,不能上下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false; changecroptypex = 2; changecroptypey = 0;

10. 左下角的点,可以向上或向左移动;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1; changecroptypey = 2;

11. 下线中间的店,可以上下拉伸,不能左右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fals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0; changecroptypey = 2;

12. 下右角点,可以上下拉伸,左右拉伸;

因此 canchangex = true, canchangey = true; changecroptypex = 2; changecroptypey = 2;

下面来看看移动操作;

var fw = ~~(移动结束的clientx - 初始的clientx);
var fh = ~~(移动结束的clienty - 初始的clienty);

6-1 向左或向右拉伸的基本原理:

if (canchangex) {
 // 如果x轴能改变的话,说明是 裁剪区域中左右两根线或是左右两个线上的点了。
 if (changecroptypex === 1) {
 // 如果x轴的基点能改变的话,并且等于1,说明是裁剪区域左边的线或左边线上的点了。
 // 那就有四种可能值,1. 左边的线,2. 左上角的点,3. 左中角的点。 4. 左下角的点。

 } else if (changecroptypex === 2) {
 // 同理,说明是裁剪区域右边的线或右边线上的点了。
 // 那也有四种可能值,1. 右边的线,2. 右上角的点,3. 右中角的点。4. 右下角的点。
 }
}

changecroptypex === 1 的情况;继续如下判断:

假设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为 cropoldw,裁剪区域的原始高度为 cropoldy, cropchangex 保存原始的裁剪区域相对于图片的e.offsetx;

if (cropoldw - fw > 0) {
 如果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大于 移动的距离的话,那么说明两点,第一是向左拉伸的话,fw为负数,第二是向右拉伸,但是拉伸的距离小于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裁剪区域后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前的offsetx - 拉伸的距离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拉伸前的offse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 裁剪区原始宽度 + 拉伸前的offsetx.
 裁剪后的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前的offse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裁剪区域前的offser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 0;
}

不管向左拉还是向右拉,裁剪区后的宽度 都等于 = 拉伸前的offse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裁剪后的 cropoffsertx = 裁剪区域前的offsertx(cropchangex) + 拉伸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

if (cropoldw - fw <= 0) {
 裁剪拉伸后的宽度 = 拉伸后的距离fw + cropchangex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后的距离fw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宽度 - cropchangex;
 裁剪拉伸后的 cropoffsertx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offsetx(cropchangex) + 裁剪区域之前的宽度;
}

如下图所示:

changecroptypex === 2 的情况;

说明是裁剪区域右边的线或右边线上的点拉伸了。那也有四种可能值,1. 右边的线,2. 右上角的点,3. 右中角的点。4. 右下角的点。

同理;右边的线拉伸也有向左拉伸和向右拉伸,如果向左拉伸的话,那么fw肯定为负数,如果向右拉伸的话,那么fw就为正数。

if (cropoldw + fw > 0) {
// 如果原始的裁剪区域的宽度 + 拉伸的距离大于0,说明是向右拉伸或者向左拉伸,但是向左拉伸的距离小于原始裁剪区域
if (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 移动距离fw +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

这里的 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 + 移动距离fw +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的话 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向左拉伸,第二种是向右拉伸,但是没有拉伸到底,

也就是说拉伸的距离没有到图片的最右边;

现在的图片裁剪区域宽度(cropw) = 图片的原始区域的宽度 + fw(拉伸的距离,向左拉伸或向右拉伸);

否则的话,也就是说拉伸到最右边了,那么 图片裁剪区域宽度(cropw) = 图片的宽度 - 裁剪区域拉伸前的cropoffsertx;

因此此时 cropoffsertx = 拉伸前的裁剪区域的offsetx(cropchangex);

}

如下图所示:

if (cropoldw + fw <=0) {
 // 如果原始裁剪区域的宽度 + 拉伸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的话,说明是向左拉伸,并且拉伸的距离正好大于或等于裁剪区域原始的宽度;
}

这边向左拉伸的距离又可以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是 向左拉伸的距离 小于 (原始裁剪区域 + 拉伸前的offsetx); 第二种就是向左拉伸的时候越界了,

那么让拉伸后的宽度还控制在 offsetx的宽度即可,即不越界;因此如下逻辑判断:

现在图片裁剪区域的宽度(cropw) = (图片的宽度w - 拉伸前的offsetx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图片的宽度w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拉伸前的offsetx; 此时的 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w - 拉伸前的offsetx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图片的宽度w ?拉伸前的offsetx - math.abs(拉伸的总距离 + 裁剪前的原始距离) : 0; 如下图所示:

6-2 向上或向下拉伸的基本原理

if (canchangey) {
 // 如果y轴能改变的话,说明是 裁剪区域中上下两根线或是上下两个线上的点了。
 if (this.changecroptypey === 1) {

 // 如果y轴的基点能改变的话,并且等于1,说明是裁剪区域上边的线或上边线上的点了。
 // 那就有四种可能值,1. 上边的线,2. 上左角的点,3. 上中角的点。 4. 上右角的点。

 } else if(this.changecroptypey === 2) {
 // 等于2,说明是裁剪区域下边的线或下边线上的点了。
 // 同理也就有四种可能值,1. 下边的线,2. 下左角的点,3. 下中角的点。 4. 下右角的点。
 }
}

changecroptypey === 1 的情况;

假设裁剪区域的原始宽度为 cropoldh,裁剪区域的原始高度为 cropoldy, cropchangey 保存原始的裁剪区域相对于图片的e.offsety,

向上或向下拉伸的距离为fh.

如果是向下拉伸的话,又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下拉伸它的距离不超过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 cropoldh, 第二种是已经超过它的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了。

if (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oldh - 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是向上拉伸(fw肯定为负数)或向下拉伸(fw肯定为正数),但是向下拉伸的距离不超过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croph 计算又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上拉伸的距离fh小于或等于拉伸前的 e.offsety, 第二种拉伸距离是大于e.offsety,也就是向上
拉伸的时候越界了, 如果越界了,那么拉伸后的高度 = 裁剪之前的原始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因此: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croph = 图片的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 fh <= 图片的高度 ? 图片的原始高度cropoldh - 拉伸的距离fh :
裁剪之前的原始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拉伸区域之后的cropoffserty = 图片的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 fh <= 图片的高度 ? e.offsety(裁剪区域之前的offsety) + fh : 0
}

如下图所示:

if (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oldh - 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是向下拉伸,且拉伸的距离fh大于或等于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cropoldh
同时一样也要判断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下拉伸后,没有超过图片的最低端,第二种是超过了图片的最低端,也就是越界的情况。
拉伸后裁剪区域的高度 = 拉伸后的总距离fh + 拉伸前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h ? 拉伸后的总距离fh - 裁剪区域原始的高度cropoldh : 图片的高度h -
拉伸前的offsety - 裁剪区域原始的高度 cropoldh;
拉伸区域之后的cropoffsety = 拉伸前的offsety + 裁剪区域原始的高度cropoldh;
}

如下图所示:

changecroptypey === 2 的情况

等于2,说明是裁剪区域下边的线或下边线上的点了。

if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了有可能是向下拉伸,或向上拉伸,但是向上拉伸的距离小于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原始裁剪区域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图片的高度 -
原始裁剪的offsety
裁剪后的cropoffserty = 原始裁剪的offsety;
}

如下图所示:

if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距离fh <= 0) {
// 说明是向上拉伸,且向上拉伸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原始裁剪区域的高度
裁剪区域后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math.abs(fh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被拉伸的总距离fh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裁剪后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math.abs(fh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math.abs(被拉伸的总距 离fh + 原裁剪区域的高度) : 0;
}

如下图所示:

6-3: 向左或向右拉伸且是固定比例拉伸,假设固定比例 3:4, 即 fixednumber = [3, 4];

向左或向右拉伸,高度会随着变化。如下图所示:

if (canchangex && fixed) {
比如宽和高比是 3:4 这样的比例;fixednumber = [3, 4]
因此 固定比例高度的计算
裁剪区域的高度 fixednumber[1]
------------- = ---------------
裁剪区域的宽度 fixednumber[0]
因此:
var 裁剪区域的高度(fixedheight) = ~~(裁剪区域的宽度 / fixednumber[0] * fixednumber[1]);
if (裁剪区域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 图片的高度) {
// 说明向左拉伸或向右拉伸,导致纵向区域越界了,
拉伸后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y;
拉伸后的宽度 3
---------- = ----
拉伸后的高度 4
拉伸后的宽度 = 拉伸后的高度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 else {
拉伸后的高度 = fixedheight;
}
}

同样的道理,如果y轴上的上下线拉伸的话,宽度会跟着变化,也是一样的计算方式:

if (this.canchangey && this.fixed) {
比如宽和高比是 3:4 这样的比例;fixednumber = [3, 4];
因此 固定比例宽度的计算
裁剪区域的高度 fixednumber[1]
------------- = ---------------
裁剪区域的宽度 fixednumber[0]
裁剪区域的宽度(fixedwidth) = ~~(裁剪区域的高度 / fixednumber[1] * fixednumber[0]);
if (裁剪区域的宽度 + 原裁剪区域的offsetx > 图片的宽度) {
// 说明向上或向下拉伸,横向区域越界了
拉伸后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 - 原裁剪区的offsetx;
拉伸后的宽度 3
---------- = ----
拉伸后的高度 4
拉伸后的高度 = 拉伸后的宽度 / fixednumber[0] * fixednumber[1];
} else {
拉伸后的宽度 = fixedwidth;
}
}

7. 截图移动操作

首先可以先获取原裁剪区域的offsetx,和 offsety, 该offsetx和offsety是相对于浏览器的,因此原坐标的x轴和y轴的 e.clientx 和 e.clienty;

当鼠标移动裁剪区到一个新坐标的时候,会有一个新的 e.clientx 和 e.clienty; 把终点的x轴和y轴离客户端的距离 - 起点的x轴和y轴的距离,

就等于移动了多少的距离了,再加上原裁剪区相对于浏览器的 offsetx 或 offsety后,就是最终相对于浏览器的坐标了;因此;

fw = 终点的x轴坐标(e.clientx) - 起点的x轴坐标(e.clientx) + 原裁剪区相对于浏览器的x轴坐标(offsetx);

fh = 终点的y轴坐标(e.clienty) - 起点的y轴坐标(e.clienty) + 原裁剪区相对于浏览器的y轴坐标(offsety);

如下图所示:

if (移动后的距离fw小于或等于1的话)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x = 1;
} else if ((移动后的距离 + 裁剪区域的宽度) > 图片的宽度的话) {
// 说明移动的裁剪区域越界了,那么就让裁剪区处于中间的位置
移动后的cropoffsertx = 图片的宽度 - 裁剪区的宽度 - 1;
}

如下图所示:

else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x = fw;
}
同理 if (移动后的距离fh小于或等于1的话)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y = 1;
} else if ((移动后的距离 + 裁剪区域的高度) > 图片的高度的话) {
// 说明移动的裁剪区域越界了,那么就让裁剪区处于中间的位置
移动后的cropoffserty = 图片的高度 - 裁剪区的高度 - 1;
} else {
移动后的cropoffserty = fh;
}

8. 自动截图操作

代码的基本原理是:看组件是否传递了 autocropwidth 和 autocropheight, 如果传递了该参数的宽度和高度的话,那么使用该参数的值,

如果没有传递的话,或者说该宽度和高度的值都为0的话,那么截取的宽度和高度就是图片的宽度和高度的80%;如果传递的宽度w和高度h大于图片的

本身的宽度或高度的话,那么宽度或高度的值就是图片的本身的宽度和高度的值。

如果传递了固定比例的话,那么高度的计算是根据宽度的比例来计算出来的。计算方式还是之前一样的:如下:

  w    fixednumber[0]
 ------------- = ---------------
  h    fixednumber[1]

因此 h = w / this.fixednumber[0] * this.fixednumber[1]

如果高度大于图片的高度的话,那么高度就是等于图片的高度,然后根据现在的高度重新计算宽度;

代码如下:

// 如果比例之后 高度大于h
if (h > this.h) {
h = this.h
w = h / this.fixednumber[1] * this.fixednumber[0]
}

自动截图的主要代码如下:

var w = this.autocropwidth
var h = this.autocropheight
if (w === 0 || h === 0) {
 w = this.w * 0.8
 h = this.h * 0.8
}
w = w > this.w ? this.w : w
h = h > this.h ? this.h : h
if (this.fixed) {
 h = w / this.fixednumber[0] * this.fixednumber[1]
}
// 如果比例之后 高度大于h
if (h > this.h) {
 h = this.h
 w = h / this.fixednumber[1] * this.fixednumber[0]
}

github的源码--pc端

总结

以上所述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vue-cropper 图片裁剪的基本原理及思路讲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对本文有疑问,请在下面进行留言讨论,广大热心网友会与你互动!!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