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开发语言>Java > 浅谈JavaWeb发展

浅谈JavaWeb发展

2019年08月13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真的认认真真了解javaweb的发展,还是因为突然帮朋友弄个没什么功能的小网站时的突然奇想。但是上来就搭ssm的框架,搭到一半却想起来没什么功能那么麻烦干嘛。干脆不用框架,可是又蒙了,不用框架怎么写。记得用servlet,又忘了怎么用。我想我是不是被框架束缚了?回顾了一下servlet,也回顾了一下javaweb发展。

静态页面时代

       说道javaweb开发的发展历程,就不得不去提起web的发展历史进程。当然,这些我也是通过资料了解的。网站刚刚发展的时候,全部都是静态的。这里的静态是指全部都是事先编辑好的,不能够更改的。网页难以避免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请求,这里就提一下当时一个请求是如何返回结果的。例如一张图片,server端的http server收到请求之后先根据路径查找图片,然后read,再把图片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显示。缺点显而易见:访问路径必须是真是存在服务器特定目录,而且动态展示也是做不到的。就像你在博客园发布了一篇文章,想立刻在首页看到是没可能的,只能重新动手编辑首页,加入链接。

cgi时代
   静态网站是十分不便的,那么动态展示页面是怎么做到的。cgi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cgi全称是通用网关接口(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是一种web应用规范。它是一个可执行的程序或者可运行的脚本,几乎所有的语言都能够写cgi,甚至是shell。下面一段代码,经过编译成可执行程序后,就是一个cgi。当浏览器发送一个cgi请求后,服务器会启动一个进程运行cgi程序或脚本,由cgi来处理数据,并将结果返回给服务器,服务器再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例如一个表单,其中action=“***.cgi”。作用是将表单提交的信息直接打印出来。cgi的特点:由http server唤起。常见的http server如apache,lighttpd,nginx都支持cgi。cgi单独启动进程,并且每次调用都会重新启动进程。可以用任何语言编写,只要该语言支持标准输入、输出和环境变量。但是缺点,消耗资源多:每个请求都会启动一个cgi进行,进程消耗资源15m内存的话,同时到达100个请求的话,就会占用1.5g内存。如果请求更多,资源消耗是不可想象的。慢:启动进程本身就慢。每次启动进程都需要重新初始化数据结构等,会变得更慢。(为了解决cgi重复启动进程和初始化的问题,后来还出现了fastcgi,当然也没多快)

servlet时期
  cgi的繁荣时期,java还没有发展起来。当java开始引领潮流的时候,必然会改进和借鉴之前的设计技术和思想。servlet就是为了解决cgi的不足。最初
纯servlet开发,是在sun公司刚刚推出javaee(java企业版)时,推出了servlet这个东西。servlet是实现javax.servlet.servlet接口的类。一般处理web请求的servlet还需要继承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其中,doget()方法处理get请求;dopost()方法处理post请求。在javaweb服务中,需要在web.xml中配置映射关系,指定url由谁来处理,同时需要编写一个servlet。(现在在servlet3.0通常使用@webservlet注解,不需要web.xml的这部分配置。)这种方式相比于cgi,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对于前端人员来说,这种形式非常非常难以开发和修改。在servlet中可以通过挨着行输出html等语句来实现页面的样式和输出,表现、逻辑、控制、业务全部混在servlet类中,最多把模型层单独写出来。这恐怕是前端工程师的噩梦。

jsp时期-- servlet的升级
  经过纯servlet开发的噩梦之后,sun公司又推出(或者说是倡导)了jsp技术,全称是java server page,直白的就是可以在html中写java代码。其实原理大致是这样的:web服务器识别出这是一个对jsp网页的请求并且传递给jsp引擎。通过使用url或者.jsp文件来完成。jsp引擎从磁盘中载入jsp文件,然后将它们转化为servlet。这种转化只是简单地将所有模板文本改用println()语句,并且将所有的jsp元素转化成java代码。jsp引擎将servlet编译成可执行类,并且将原始请求传递给servlet引擎。web服务器的某组件将会调用servlet引擎,然后载入并执行servlet类。在执行过程中,servlet产生html格式的输出并将其内嵌于http response中上交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以静态html网页的形式将http response返回到您的浏览器中。
总之,所有的jsp都会变成对应的servlet来执行。这样,至少前端工程师能工修改页面了,并且开发比servlet简单得多。

jsp+javabean(model1开发模式)
  在html代码中写java代码,方便了前端人员,但是苦了后端人员。因为表现、控制、模型、业务逻辑,依然全部混杂在jsp文件中,大段大段的html夹杂着java的代码,其中还有要做的web的业务逻辑,这就让人好难过。jsp基础语法中,有一个标签是<jsp:usebean>来实例化对应bean类的对象,并且可以规定该对象的生命周期(request response session application)
,这样就可以实例化对象,通过实例化对象来进行操作。后来就出现了jsp+javabean的模式。javabean是一种可重用的java组件,它可以被applet、servlet、sp等java应用程序调用.也可以可视化地被java开发工具使用。也逐步有了些分层的意思。jsp:表现层、控制层 。javabean:模型层(部分业务逻辑也在jsp)

servlet+jsp+javabean(model2开发模式-mvc
  后来,有牛人发现,servlet天生非常适合逻辑处理(因为主要是java代码),而jsp非常适合页面展示(因为主要是html代码),那么在结合servlet和jsp各自的优缺点后,诞生了web开发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架构设计模式:mvc,即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这种开发模式下,jsp页面中就可以不用任何的<%%>语句了,包括<%=%>全部用el表达式来代替,列表的遍历和条件判断等(java中的for循环和if语句)也可以通过jstl来代替。控制层通过servlet来实现,获取前台传的参数、控制页面跳转,封装对象、向前台传输对象或者参数。 模型层不止可以放javabean,还可以再分dao包负责持久层,service包负责业务逻辑层(可有可无),entity(或者pojo)负责实体类,util负责工具包,等等......mvc模式的项目逻辑也就显而易见了:用户访问jsp页面(视图层),jsp页面向servlet(控制层)传输参数,servlet将参数传输(或封装后传输)给相应service(业务逻辑层),service调用dao层(持久层)对应方法,dao层操作数据库,返回操作结果,service返回查询结果或操作状态或无返回值,servlet将查询结果(模型)封装成对象,返回前台(jsp),并且控制页面跳转,jsp回显查询结果或其他信息。
  简而言之,请求发来后,会首先经过controller层处理,需要返回的结果封装成对象传递给jsp,然后jsp负责取出数据展示就够了。这样,后端开发人员只负责编写servlet,前端人员负责jsp,极大提升了开发效率。

框架时期-ssh、ssm
  有了servlet和jsp,相当于有了武器。有了mvc,相当于有了战术。但是武器和战术之间还缺少一层,就是具体实施者。单纯使用servlet、jsp和mvc开发,依然会面临诸多的问题,从而不得不去解决。框架的产生实际上是因为懒,都想着以更简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通用问题对应着通用方法。于是就有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ssh、ssm三大框架组合。无论什么样的框架,本质都是对遇到常见问题的抽象和封装。万变不离其宗,servlet才是真正的根基。我突然理解了上学时,一个老师和我说的不要太执著于框架是什么意思了。就像我们都所熟知的三大框架ssh、ssm,你保证以后不会又出现了新的框架。框架像马鞍,给马套上框架不是为了让马更舒服,而是为了骑马的人更舒服。它,带来最直接只是让开发更简单,让项目变得灵活,同时让coder不要那么灵活。 我们都在用轮子,造车子,然后乘车上路,可也别忘了怎么走路。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