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历史>风云人物 >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背后有啥原因?

孔子为什么叫孔仲尼?背后有啥原因?

2019年10月12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现代来说,长幼排序一般都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么排的。要给古人看,这就是“俗”、“没文化”。那么在古代是如何排... [详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现代来说,长幼排序一般都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么排的。要给古人看,这就是“俗”、“没文化”。那么在古代是如何排的呢?

image.png

  其实在古代,长幼的排序非常有讲究。一般来说,依次为伯,仲,叔,季。而“伯仲叔季”这四个字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来自于春秋时期王子朝对诸侯的一番言论。

  而对这四个字解释最好的,是汉朝时班固在《白虎通·姓名》当中写的:“以时长幼,号曰伯仲叔季也。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幼也。”

image.png

  “伯”,其实就是长子老大,比如周文王的大儿子叫伯邑考;“仲”是指老二,比如说孔子,就是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所以他的字是“仲尼”。但是历史上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嬴政称吕不韦为“仲父”,仲父不就是二爹吗?这纯粹是尊称,不代表长幼排序。

image.png

  “叔”就是指老三叔父,当然儿子多的人家除了“伯、仲”之外其他的全是“叔”。比如周文王除了大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最小的是聃季,其他的全是叔,有管叔、蔡叔、曹叔、成叔、霍叔、康叔等等。

  “季”就是指最小的,比如项梁是项羽最小的叔叔,《史记》里就说,“其季父项梁”。不过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只有“伯,叔”两个了。

  伯仲后来慢慢的延伸出别的意思了,就是指不相上下的意思难分高下,成语又“不相伯仲、伯仲之间”,名句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