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科技>办公>硬盘 > 长江存储突破128层QLC闪存:业界首次、1.33Tb容量创纪录

长江存储突破128层QLC闪存:业界首次、1.33Tb容量创纪录

2020年04月14日  | 移动技术网科技  | 我要评论
2020年4月13日,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存储”)宣布其128层qlc 3d nand 闪存(型号:x2-6070)研发成功,并已在

2020年4月13日,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存储”)宣布其128层qlc 3d nand 闪存(型号:x2-6070)研发成功,并已在多家控制器厂商ssd等终端存储产品上通过验证。

长江存储突破128层qlc闪存:单颗容量1.33tb、最快年底量产
长江存储x2-6070 128l qlc 1.33tb 3d nand

据介绍,长江存储x2-6070是业内首款128层qlc规格的3d nand闪存,拥有业内已知型号产品中最高单位面积存储密度,最高i/o传输速度和最高单颗nand 闪存芯片容量。

此次同时发布的还有128层512gb tlc(3 bit/cell)规格闪存芯片(型号:x2-9060),单颗容量512gb(64gb),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长江存储市场与销售高级副总裁龚翊(grace)表示:“作为闪存行业的新人,长江存储用短短3年时间实现了从32层到64层再到128层的跨越。这既是数千长存人汗水的凝聚,也是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协作的成果。随着xtacking? 2.0时代的到来,长江存储有决心,有实力,有能力开创一个崭新的商业生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优势,达到互利共赢。”

xtacking 2.0加持,性能再度提升

作为存储行业的新入局者,早在2018年,长江存储就推出了自研的xtacking技术,不仅提高了i/o接口速度,而且还保证了3d nand多层堆叠可达到更高容量以及减少上市周期。

据介绍,xtacking是可以在一片晶圆上独立加工负责数据i/o及记忆单元操作的外围电路。存储单元同样也将在另一片晶圆上被独立加工。当两片晶圆各自完工后,xtacking技术只需一个处理步骤就可通过数百万根金属via(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es,垂直互联通道)将二者键合接通电路,而且只增加了有限的成本。

长江存储突破128层qlc闪存:单颗容量1.33tb、最快年底量产

在i/o速度方面,目前nand闪存主要有两种i/o接口标准,分别是intel/索尼/sk海力士/群联/西数/美光主推的onfi,目前onfi 4.1标准的i/o接口速度最大为1.2gbps。第二种标准是三星/东芝主推的toggleddr,i/o速度最高1.4gbps。

不过,大多数nand厂商只能提供1.0 gbps或更低的i/o速度。而长江存储的xtacking技术可以将i/o接口的速度大幅提升到3gbps,实现与dram ddr4的i/o速度相当。

另外,xtacking技术还可使得产品开发时间缩短三个月,生产周期可缩短20%,从而大幅缩短3d nand产品的从开发到上市周期。

得益于xtacking架构对3d nand控制电路和存储单元的优化,长江存储64层tlc产品在存储密度、i/o性能及可靠性上都有不俗表现,去年上市之后广受好评。

而在长江存储此次发布的128层系列产品中,已全面升级到xtacking 2.0,进一步提升nand吞吐速率、提升系统级存储的综合性能,进一步释放3d nand闪存潜能。

首先,在i/o读写性能方面,此次发布的x2-6070及x2-9060均可在1.2v vccq电压下实现1.6gbps(gigabits/s 千兆位/秒)的数据传输速率,为当前业界最高。

其次,在单die容量方面,3d qlc单颗容量高达1.33tb,是上一代64层的5.33倍。

另外,由于外围电路和存储单元分别采用独立的制造工艺,cmos电路可选用更先进的制程,同时在芯片面积没有增加的前提下xtacking 2.0还为3d nand带来更佳的扩展性。

长江存储表示,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已成功研发128层两款产品,并确立了在存储行业的技术创新领导力。凭借1.6gb/s高速读写性能和1.33tb高容量,长江存储通过x2-6070再次向业界证明了xtacking架构的前瞻性和成熟度,为今后3d nand行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未来,长江存储将与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定制化nand商业生态,共同推动产业繁荣发展。

龚翊(grace)强调:“我们相信,长江存储128层系列产品将会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大的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中,128层qlc 版本将率先应用于消费级ssd,并逐步进入企业级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以满足未来5g、ai时代多元化数据存储需求。”

最快今年年底量产

今年1月16日,长江存储召开市场合作伙伴年会,在会上,长江存储就曾宣布将跳过96层堆叠闪存技术,直接投入128层闪存的研发和量产工作。

随后在上周,长江存储ceo杨士宁在接受采访时最新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128层闪存的研发进度在短期确实会有所波及,但长江存储已实现全员复工,各项进度正在抓紧追赶,从中长期来看,这次疫情并不会影响总体进度。

杨士宁还特别强调,128层闪存技术会按计划在2020年推出。也就是说此次发布的的128层qlc 3d nand有望年底量产。

龚翊今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长江存储128层产品的量产时间大约是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公司会根据量产进程的展开逐步提升良率。”

虽然在最初32层3d nand量产时,长江存储的产品与国际大厂相比落后了4-5年,但是随着去年64层3d nand的量产,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到了2年左右,并且得益于自研的xtacking技术,使得长江存储的64层产品的密度进一步提升,接近于国际厂商96层产品的水平。

而现在,由于直接跳过了96层,这也使得长江存储的128层产品已经与国际厂商开始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这次全球首发的128层qlc 3d nand产品,还领先于业界主要对手。

”长江存储联席首席技术官汤强也表示:“我们在短期内就能把128层的tlc和qlc验证成功,证明我们和合作伙伴已经具备国际领先的研发实力。”

资料显示,三星于2019年6月推出128层tlc 3d nand,存储容量256gb,8月实现量产,11月将存储容量提高到单颗芯片512gb水平。sk海力士2019年6月发布128层tlc 3d nand,预计2020年进入投产阶段。美光2019年10月宣布128层3d nand流片出样。铠侠今年1月31日发布112层tlc 3d nand,量产时间预计将在2020 年下半年。

可以看出,国际存储厂商发布与量产128层3d nand量产的时间基本落在2019-2020年,但是在qlc、i/o速度等方面,长江存储确实走在了国际厂商的前面。

qlc将成赢利点

qlc是继tlc(3 bit/cell)后3d nand新的技术形态,具有大容量、高密度等特点,适合于读取密集型应用。每颗x2-6070 qlc闪存芯片拥有128层三维堆栈,共有超过3,665亿个有效的电荷俘获型(charge-trap)存储单元 ,每个存储单元可存储4字位(bit)的数据,共提供1.33tb的存储容量。

如果将记录数据的0或1比喻成数字世界的小“人”,一颗长江存储128层qlc芯片相当于提供3,665亿个房间,每个房间住4“人”,共可容纳约14,660亿“人”居住,是上一代64层单颗芯片容量的5.33倍。

虽然qlc在写入性能和擦写次数方面与tlc相比确实有一定差距,但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和优化,同时,qlc所带来的存储密度和成本优势更加的突出的。

据长江存储介绍,其对qlc的性能上进行了改善,特别是在读取能力方面,读取速度更快,延迟时间更短。目前的在线应用如在线会议、在线视频、在线教育等,更多表现为对存储器读取能力的需求上,一次性写入之后更多是从数据库进行数据的读取,而非频繁写入。因此,在这方面qlc存储器是有其应用优势的。

此外,在成本方面,qlc产品会与同世代tlc也会进一步拉开距离,价格优势将会表现出来。

闪存和ssd领域知名市场研究公司forward insights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gregory wong认为:“qlc降低了nand闪存单位字节(byte)的成本,更适合作为大容量存储介质。随着主流消费类ssd容量迈入512gb及以上,qlc ssd未来市场增量将非常可观。”

gregory同时表示:“与传统hdd相比,qlc ssd更具性能优势。在企业级领域, qlc ssd将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带来更低的读延迟,使其更适用于ai计算,机器学习,实时分析和大数据中的读取密集型应用。在消费类领域,qlc将率先在大容量u盘,闪存卡和ssd中普及。”

龚翊也指出:“我们认为128层相对原来的64层和32层的产品,更具成本竞争力,我们也很期待产品发布以后,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而且我们有信心在128层这代产品上可以实现盈利。”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