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科技>硬件教程>笔记本 >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怎么样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笔记本全面测评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怎么样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笔记本全面测评

2020年07月24日  | 移动技术网科技  | 我要评论
曾经,rog在冰刃笔记本上引入了联动式d面设计,可大幅增强进风量,在2019年华硕又推出了旗下的双屏笔记本灵耀x2 duo,提升了显示效率。现在,同时拥有进风增强与双屏设计,两份快乐的笔记本rog冰刃

gpu测试

显卡搭载了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搭载max-q设计独立显卡,是目前移动端定位最高的maxq系列独立显卡,base频率835mhz,8g显存,设定功耗90w,这里使用3d mark进行测试,同样在“增强模式”下进行测试。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port royal总分5491;

timspy总分9205,显卡得分9055,cpu得分10160;

fire strike总分20923,显卡得分23818,物理得分23465;

fire strike extreme总分10872,显卡得分11248,物理得分23731。

显示屏测试

rog冰刃冰刃双屏非常特殊,拥有两块屏幕,但主要测试的还是那块15.6英寸的主屏幕,下面的副屏仅做简单讲解。

主屏幕是一块15.6英寸1080p分辨率300hz的高刷新电竞屏幕,而下面副屏是一块分辨率3840*1100的特殊触摸屏,由于两边分辨率不一致,为了方便使用,可切换至1920*550分辨率,但画面略显模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略显遗憾。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使用aida64,可以检测到主屏幕是友达提供的b156han12.0,可在屏库网查到详细参数,而副屏幕只知道由京东方提供,详细参数未知,由于底部的副品主要用于屏幕扩展和触摸使用,副屏幕的表面铺有较粗的磨砂玻璃,会有雾蒙蒙的感觉,观感体验一般。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使用红蜘蛛5进行进行测试,主屏幕色域覆盖99%srgb、76%adobergb,由于屏幕出厂经过潘通较色,在色准上的表现非常不错,delta e平均仅有1.56,蓝色偏差相对最大,达到5.89,作为一块300hz的屏幕能够这种表现也是非常不错的。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硬盘测试

从之前的拆机图上就能了解到这款笔记本自带有两个1tb 容量的固态硬盘,都是三星pm981a,硬盘本身品质非常不错,并且rog为其组建了raid 0。不过使用crystaldiskmark测试速度rog冰刃冰刃双屏的速度也在3500mb/s,速度并没有翻倍,因为这两个固态硬盘都是pch通道,cpu到pch的dmi带宽仅有pcie 3.0*4,所以速度就限制在3500mb/s。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按理一个pm981a 1tb版的缓存容量在42g左右,组raid后最大也不过85g,但在使用hd tune测试slc缓存后,实际似乎无法测试出slc缓存大小,即便测试文件大小拉到250g也无明显降速,写入速度基本稳定3000mb/s左右。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不过后面注意到,85g以后写入速度开始发生波动,降低至2800mb/s左右,而单块pm981a的缓外速度速度接近1500mb/s,猜测是组raid 0后缓内速度直接翻倍,再加上dmi限制了最高速度,而缓外速度翻倍又没超过dmi带宽,所以没有出现其他硬盘常见的“断崖”式下降。

游戏测试

rog冰刃冰刃双屏作为目前的顶配游戏电脑之一,腾讯网游自然不在话下,这里就挑选了9款对硬件有一定要求的游戏进行测试,并开启显卡直连模式,其中4款为光追游戏和5款为非光追游戏:

非光追游戏:绝地求生、csgo、apex、星战前线2、厨房大逃杀

光追游戏:战地5、地铁离去、使命召唤战区、古墓丽影暗影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在非光追游戏中,5款游戏均无脑开启最高特效和最高抗锯齿,在1080p分辨率下运行,除去星战前线2是运行剧情部分,其他4款游戏均测试线上模式,并在后台开启游戏加速器,降低网络因素的影响,而光追游戏也同样开启最高特效和最高光追效果,并和关闭光追后的游戏帧数进行对比。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在非光追游戏中,5款游戏都能以超百平均帧数进行游戏,非常流畅,但如果想要发挥出300hz屏幕的优势,那就只能选择cs:go这类低负载的竞技游戏了。在开启光追特效后,帧数都有所下降,其中战地5即便开启dlss,也是帧数下降幅度最大的游戏,而使命召唤:战区只下降了6帧,甚至可以归为场景变化产生的误差,会有这种差距,也是因为不同游戏光追反射次数与光源数量设定值不同, 相对而言,战地5应该是全场景开始镜面光追反射,而使命召唤:战区考虑到游戏负载问题,缩水了光追特效,并且战地5的光源数量也是要更多,开启光追后,自然下降幅度比较明显。

烤机温度测试

从上面的拆机可以了解到,rog冰刃双屏使用了5根热+双风扇+宽散热鳍片+液态金属作为整套笔记本的散热系统,散热配置用豪华形容也不为过,具体会有怎样的散热表现,下面就进行烤机测试。

测试在室温24度的情况下,armoury crate软件中开启手动模式,让两个风扇100%运行,进行单烤测试和双烤测试。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在单烤初期,温度一路飙升至95度,功耗140w-100w,但随着pl2设定时间(56秒)到期,处理器功耗降低,以90w功耗稳定运行。经过20分钟的单烤后,cpu温度早已处于稳定状态,温度稳定在80度位置,而功耗降依然是稳稳的90w,而对应频率为全核3.7ghz。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在同样的环境下开启双烤测试,经过30分钟的双烤,cpu功耗降低至45w给显卡留出散热余地,而cpu温度也随之降低,稳定在70度左右,对应频率2.7ghz。而此时的显卡功耗稳定在90w,频率1600mhz左右轻微波动,温度仅有64度,温度非常低。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由于冰刃双屏采用下沉式键盘的特殊设计,将主要热源都移到c面上部分,让键盘基本避开主要热源,再加上一块自动升起的副屏,造就了“作弊”般表面温度,只有在f8键顶部一小块位置温度会达到46度,周边按键有小范围辐射,双烤时的表面基本保持在35度左右,可以说设计上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超频测试

对于冰刃双屏这套模具来说,风扇全速运行下压制45w的cpu和90w的gpu完全没有问题,温度上还有很多富余,此外搭载的i9 10980hk可以理解为官方特挑版,体质应该非常不错,接下来通过英特尔xtu降压和armoury crate分别对cpu和gpu进行简单的超频测试。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英特尔xtu是通过降压的方式进行超频,由于功耗不变,降低电压后cpu的运行频率同样也会有所提升。打开英特尔xtu后,可以看到这颗cpu是略微进行官方升压的,达到0.015v,降压后应该会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经过粗略测试,这颗i9 10980hk最多降低0.16v电压后就无法通过cinbench r20测试,在经过回调电压测试后,降低0.14v算是比较稳定,不仅能通过cinbench r20且能通过单烤fpu的测试。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而gpu这边就直接通过armoury crate在烤机时手动拉升频率和显存频率,软件中给到的调整幅度不大,索性就直接拉满,电脑满负荷运行时也没有任何问题。

而经过降压后,cpu频率大大提升,cinbench r20成绩从4280分提升至4600分,提升幅度达到7.5%。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而在降压0.12v后,进行单烤fpu测试,温度与功耗均和之前正常状态下保持一致,分别为80度和90w,但这个时候的全核频率达到4.1ghz-4.2ghz,频率比之前的3.7ghz高出一大截(高0.5ghz)。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而在双烤时,由于功耗墙的限制,两个核心的温度并没有发生变化,处理器频率同样发生显著变化,在45w功耗下,频率达到3.4ghz,而显卡满负荷下的频率变化不大,仅提升了50mhz左右,依旧90w功耗。

“我”才是这款笔记本的短板 rog冰刃双屏顶配版评测

注意:gpu高负载时,会因功耗限制自动降频至1600mhz左右,即便手动超频拉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低负载时,boost至1950mhz以上,反而可能会出现蓝屏问题,日常使用并不推荐无脑拉满。

总结

作为半个“胶佬”,经常沉迷于rg、pg高达内部骨架丰富的联动中,看着外露的联动液压机构就能感受到阵阵快感。当打开冰刃双屏后,这种直戳g点的快感又回来了,打开笔记本副屏幕随着笔记本打开徐徐升起的时候,自己的兴奋感也随之达到了顶峰。

在初代冰刃上我就非常喜欢底部自动升高增强进风这种硬核机械联动设计,现在rog冰刃双屏不仅保留了机械联动设计,还额外增加了块屏幕,进一步突出了机械联动的设计,多出一块的屏幕也让笔记本的玩法不再局限于一块屏幕中,记录查询,硬件监控,信息比对这些操作都因为第二块屏幕成为可能。再配合上旗舰级规格的硬件与优秀的散热设计,让这款笔记本的使用体验从打开屏幕就能一直嗨到关机。

本文转载自https://post.smzdm.com/p/ag8779pw/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