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脚本编程>vue.js > Vue面试题整理上

Vue面试题整理上

2020年07月24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v-show和v-if指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能控制元素的显示和隐藏;不同点:实现本质⽅法不同,v-show本质就是通过控制css中的display设置为none,控制隐藏,只会编译⼀次;v-if是动态的向DOM树内添加或者删除DOM元素,若初始值为false,就不会编译了。⽽且v-if
不停的销毁和创建⽐较消耗性能。总结:如果要频繁切换某节点,使⽤v-show(切换开销⽐较⼩,初始开销较⼤)。如果不需要频繁切换某节点使⽤v-if(初始渲染开销较⼩,切换开销⽐较⼤)

2.如何只让css只在当前组件起作用?

  • 在组件中的style前面加上scoped
  • 通用样式写在跟组件中,不设置scoped这样其他组件就会继承跟组件的样式

3.keep-alive的作用

  • 组件缓存**
  • 动态路由缓存**

是Vue的内置组件,能够在组件切换过程中将状态保留在内存中,防止重复渲染DOM.
包裹动态组件时,会缓存不活动的组件实例,而不是销毁他们,在vue2.1.0版本之后,新增加了两个属性:include(包含的组件缓存)与exclude(排除的组件不缓存,优先级大于include)

1.组件缓存
        将想要缓存得组件进行包裹,
        include属性,里面得值,就是想要缓存的组件名字  name= “count” 该组件的name
        include数组形式:
       Keepalive 默认里面只能显示一个组件
         <keep-alive :include="['count','todo']">
            <count v-if="isShow"></count>
            <todo v-else></todo>
        </keep-alive>


    2.路由组件缓存
        路由表中进行配置:
        示例:
        {
            path: '/',
            name: 'List',
            component: List,
            meta:{
                keepAlive:false  // 想要缓存的路由组件 就设置为true
            }
        },

         <!-- transition 只能在单个元素上使用 -->
    <transition name="slide-left">
         <keep-alive>
              <router-view class="view" v-if="$route.meta.keepAlive"></router-view>
        </keep-alive>
    </transition>
    <transition>
            <router-view class="view" v-if="!$route.meta.keepAlive"></router-view>
    </transition>

4.如何获取dom?

一、通过元素类型的方法来操作:

  1. .document.getElementById(); //id名,在实际开发中较少使用,选择器中多用class id一般只用在顶级层存在 不能太过依赖id
  2.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标签名
  3.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类名
  4. document.getElementsByName() //name属性值,一般不用
  5. document.querySelector() //css选择符模式,返回与该模式匹配的第一个元素,结果为一个元素。如果没有找到匹配元素,则返回null
  6.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 //css选择符模式,返回与该模式匹配的所有元素。结果为一个数组
<div id="myDiv">
            <p>html</p>
            <p>css</p>
            <p>javascript</p>
</div>
<p>jquery</p>

    <script>
        var div=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
        var p1=div.getElementsByTagName("p");//在div下调用
        alert(p1.length);//3  div节点下的p元素只有三个
        var p2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alert(p2.length);//4  document节点下的p元素有四个

    </script>

querySelector()和querySelectorAll()方法,最后两个为静态的,不是实时的,保存的是当时的状态,是一个副本,即:在以后的代码中通过方法使所选元素发生了变化,但该值依然不会改变,因此使用有局限性,一般不用,除非就想得到副本

 <div id="myDiv">
            <p>html</p>
            <p>css</p>
            <p>javascript</p>
        </div>
        <p>jquery</p>

    <script>
        var div=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
        var p1=div.getElementsByTagName("p");
        alert(p1.length);//3
        var p2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p");
        alert(p2.length);//4
        var p3=document.querySelectorAll("p");
        alert(p3.length);//4
        document.body.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Element("p"));//创建新元素P,并添加到body中
        alert(p1.length);//3   div节点下的p元素依然只有三个
        alert(p2.length);//5   在body中添加了一个新的P元素,该方法是“动态的”,因此,长度发生了变化
        alert(p3.length);//4   该方法是“静态的”,因此,无论发生什么变化,p3的值依然不会发生改变

二、根据关系树来选择(遍历节点树):
【先简单介绍一下节点:
DOM(文档对象模型)可以将任何HTML、XML文档描绘成一个多层次的节点树。所有的页面都表现为以一个特定节点为根节点的树形结构。html文档中根节点为document节点。

所有节点都有nodeType属性,代表节点的不同类型,通过nodeType属性可以来判断节点的类型。经常使用的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Element类型(元素节点):nodeType值为 1
  2. Text类型(文本节点):nodeType值为 3
  3. Comment类型(注释节点):nodeType值为 8
  4. Document类型(document节点):nodeType值为 9;其规定的一些常用的属性有 document.body
    document.head 分别为HTML中的 document.documentElement为标签

所有的节点都有 hasChildNodes()方法 判断有无子节点 有一个或多个子节点时返回true】

通过一些属性可以来遍历节点树:

  1. parentNode//获取所选节点的父节点,最顶层的节点为#document
  2. childNodes //获取所选节点的子节点们
  3. firstChild //获取所选节点的第一个子节点
  4. lastChild //获取所选节点的最后一个子节点
  5. nextSibling //获取所选节点的后一个兄弟节点 列表中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Sibling属性值为null
  6. previousSibling //获取所选节点的前一兄弟节点 列表中第一个节点的previousSibling属性值为null

三,vue中的获取dom节点
ref=“domName” ⽤法:this.$refs.domName

jquery中获取dom节点

jQuery中包裹后的DOM对象实际上是一个数组,要获得纯粹的DOM对象可以有两种方式:
1、使用数组索引方式访问,例如:
var dom = $(dom)[0];
如: $("#id")[0]
2、使用函数get()访问,例如:
var dom = $(dom).get(0);
get()函数中的参数为索引号

5,说出⼏种vue当中的指令和它的⽤法

1.v-bind:

当一个属性想要使用 data中的数据时,在属性前,加上一个v-bind:(动态属性)
简便语法: v-bind: 省略成 :属性=“属性值”

2.v-on:

给元素进行绑定事件,v-on:click=“alertFn”
事件方法定义在 与data平级的属性 methods中
methods:{ // 方法集合
alertFn() {
}
}
简便语法: v-on: 省略成 @事件=“回调方法”

3.v-if:

指令加载元素上,v-if的条件只有true或者false,当条件为真时,显示在页面上,当条件为假时,移除dom节点
v-else-if: 给元素加v-else-if时,当前dom元素上面的dom元素 必须要有v-if v-else
给元素加v-else时,当前dom元素上面的dom元素 必须要有v-if或者v-else-if

4. v-show:

指令加载元素上,v-show的条件只有true或者false,当条件为真时,显示在页面上,当条件为假时,隐藏dom节点
在使用上,如果说隐藏显示切换的不频繁,建议使用v-if,如果频繁使用,建议使用v-show template 模板标签,也可认为是
透明标签,v-if可以控制删除节点或者添加节点,v-show不起作用

4.v-for:

循环数组:
指令使用在想要循环显示的元素上,


第一个参数item,表示数组中的每一项
第二个参数index,表示数组中的下标(索引)
循环对象:

{{value,key}}


第一个参数value,表示循环对象中的属性值
第二个参数key,表示循环对象中的属性
循环字符串:
第一个参数v,表示 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
第二个参数i,表示 字符串中字符对应的下标
循环数字:
第一个参数,表示数字从1到循环的数结束
第二个参数,表示数字索引,从0开始

5.v-model 双向数据绑定

给可以用户操作的一些标签,标签中数据发生改变,数据也跟着发生改变

  1. input:
    text类型
    v-model 相当于给input动态绑定了一个value,在输入时候,触发一个事件,改变value值
    2.input:
    radio类型
    v-model 相当于给input radio类型,加了一个点击事件,点击事件做了同步 radioValue值
  2. input:
    checkbox类型
    v-model
    1.v-model 后面的值是true 或者false ,相当于给标签加了一个是否选中的属性checked,还加一个点击事件,点击事件做数据同步
    2.v-model 后面的值是数组,收集input checkbox类型中的value值,放到这个数组中
    4.select:
    v-model: 可以将用户选择的数据,v-model绑定的值,就是用户操作之后的变化值

6. v-text:

可以填充元素内容,指令右侧值就是内容

7. v-html:

他可以将带有标签形式的字符串,进行解析渲染
与原生js中innerHTML功能 很像

8.v-cloak:

可以解决插值表达式闪烁的问题,解决办法
给元素加上一个 v-cloak 指令
在style标签中,加上 [v-cloak]{display:none;}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902438/article/details/107535779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