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IT编程>开发语言>.net > 中非谋定农业合作 -农业大健康·万祥军:提供农业解决方案

中非谋定农业合作 -农业大健康·万祥军:提供农业解决方案

2020年07月29日  | 移动技术网IT编程  | 我要评论

中非谋定农业合作 -农业大健康·万祥军:提供农业解决方案

(参与采写:张璇 张雨阳)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中国经验为非洲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帮助非洲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谋定研究: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在“中非水稻领域合作潜力”研讨会上,非洲绿色革命联盟官员托马斯·阿罗科优对话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万祥军时表示。

图示:中非农业合作装备产品演示,图为非洲代表驾驶奇瑞拖拉机

图示:中国农业专家在田间给乍得农民现场讲解水稻育秧技术。郑俊杰供图

去年9月份,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提出以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指引,在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基础上,推出“八大行动”,其中包括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用有限的耕地面积种植水稻,养活这么多人口,中国的成功经验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我们当然期待能够学习中国、合作共赢。”非洲绿色革命联盟官员托马斯·阿罗科优17日在北京举办的“中非水稻领域合作潜力”研讨会上说。

为此,万祥军说:“水稻是许多非洲国家的主要或替代粮食作物。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非洲水稻生产潜力未被充分挖掘,非洲每年仍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他表明,而中国则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水稻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和农村脱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中国和非洲农业合作规模快速扩大,农业领域合作蕴藏着巨大潜力,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无独有偶,去年的12月,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日前在海南三亚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国和39个非洲国家以及9个国际组织的500余名代表参会。论坛形成并通过了《中非农业合作三亚宣言》,凝聚中非农业合作共识,全面开启了中非农业合作的新征程。

“非洲农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农业在非洲经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农业对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3%。同时,非洲大陆水源充沛、作物种类丰富,积温条件好,非常利于农业生产。”万祥军表示:然而,非洲的土地使用效率极为低下,未开垦的存量土地面积巨大,土地耕种面积仅211 万平方千米,占可耕面积的27%。而人口不足、粮食短缺、农业生产劳动力匮乏、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等因素也长期制约着非洲农业的发展。由此可见,非洲农机化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十足,是一片尚未充分开拓的"蓝海"。

图示:中国援助布隆迪农业专家组专家在中国杂交水稻示范田察看水稻生产情况。吕天然摄 新华社发

图示:4月4日在莫桑比克加扎省拍摄的万宝莫桑农业园晒谷场。新华社发

图示:该项目与菲律宾华商商联合总会合作在菲律宾建立主要经济作物的试验示范基地,旨在菲律宾推广我国培育的甜玉米及蔬菜作物优良品种,实现农业“走出去”战略。

农场来了中国朋友

莫桑比克中非农业谋定合作项目

湛蓝的天空下,一块块水田倒映着蓝天延伸到远方。脚下的黑土极富黏性。这里是莫桑比克中非农业合作项目的西贡巴里农场。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正在改变当地民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翻地机平整量田后,当地民众在农场队长万丛新的指导下在田埂排成一排播撒稻种。村民达尼埃尔年纪轻轻,却已是个“老把式”。他告诉本报记者,在农场工作,不仅有稳定收入,还能向中国师傅学到种田的方法。万丛新说:“这里土壤非常肥沃。种水稻分为直播和插秧两种方式,现在我们采用的是直播的方法,便于当地村民学习操作。”

2011年底,中国公司与莫桑比克政府合作,开启水稻种植项目,开发农田水利设施,打造规模化粮食种植和加工产业基地。莫桑比克最大的水稻种植项目——莫桑比克中非农业合作项目应运而生。2017年,中铁二十局莫桑比克公司开始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

该项目执行总经理胡计高介绍,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经营管理方式,同本地农户签订种植合作协议,将开垦出的部分土地交付当地农民,为他们提供资金、生产资料、农机和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最后依照合同收购稻谷。

经过多年努力,当地粮食产量显著提高,种地赔钱变成了种地致富,农户同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签订种植合同后,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2017至2018年度该项目种植面积达3.2万亩,收获水稻13571吨,合作种植最高亩产达到1400斤,分别创下种植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纪录。

项目合作农户玛蒂尔达·马利克莱是5个孩子的母亲。她说:“我们的农场来了中国朋友,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现在盖起新房,孩子们也都有了上学的机会。”

收获的水稻被集中到农业园的加工厂。厂房里,从中国引进的先进全套处理设备正在运转,稻谷经过清理、脱壳、碾米、过筛、选色等流程变成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好味道”大米。这种颗粒饱满、入口香甜的大米由莫桑比克前总统格布扎亲自取名,已经成为莫桑比克的著名品牌。

加工厂负责检查维护机器设备的员工马奈卡对本报记者说:“莫桑比克人过去的主食只有木薯和玉米做成的"西玛",大米是富人才能吃得起的食物,感谢中国朋友,让我们也能吃上"好味道"的白米饭。”

农机技术也是农业项目力推的重点。曼努埃尔老人是合作种植户,拥有大片农场的他以前一直用家中的旧拖拉机耕作,每公顷只能收获1.5吨粮食。和项目建立合作关系后,他接触到了先进的农机,学到了新技术。随着新拖拉机的到来,粮食产量翻了几番。“现在每公顷能收获7到8吨的粮食,感谢中国朋友为我的家人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他说。

目前,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示范园已经建成。在示范园内,酒厂、米糠油加工、饲料加工、养猪、养鱼、桑蚕养殖等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以后,示范园还将逐步向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贸易、物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发展。

从中国引进的农机设备以及育苗、种植、加工等技术改变了当地水稻种植的现状,大大提升了当地农户的种植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了当地粮食生产能力。这些成果有望解决莫桑比克粮食供应不足、农业生产落后的问题,曼努埃尔相信,中国的农业技术未来能够惠及更多地方,帮助莫桑比克摆脱贫困。

加速释放新机遇

中非农业合作开启新征程

万祥军指出,进一步挖掘中非农业领域的合作机遇,除了要增强非洲的“造血”功能,还需要中国农业企业积极“走出去”。万祥军强调:“中国不仅要进口非洲的产品,还需和非洲加强产能合作,加强对非洲的投资,建立海外供应链基地。这样才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合作增强其农业发展能力,创造更多投资和贸易机会。”

在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长期以来,中非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农业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新时代下,中非农业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在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贫困治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提高发展中国家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统计显示,在贸易方面,2000-2018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由6.5亿美元增长到69.2亿美元,年均增长14%;在投资方面,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存量150多亿元人民币,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农业项目有115个,遍布非洲2/3以上国家;在技术合作方面,中国与12个非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在19个非洲国家建成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10个非洲国家实施农业南南合作项目,开展300多项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活动。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农业领域的互补性比较强,中国有较多的农业发展技术和庞大的市场,但土地资源相对缺乏,这和非洲形成了明显的互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毛学峰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中国和非洲农业合作规模快速扩大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中国持续几十年对非洲加强援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等,合作基础较好,有利于推动双边农业贸易;二是中非经贸合作关系稳定,“一带一路”倡议更是给中非农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企业日益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主体;四是中非对农产品的相互需求较大,比如中国的茶、海产品以及非洲的油料、烟草等。

中非农业合作的机遇正在加快释放。在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上,中国农业农村部与非洲联盟委员会、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成立了中国—非洲联盟农业合作委员会。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签署了共11项务实合作协议。

对此,毛学峰认为,中非农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合作新机遇巨大:一是非洲需要提高粮食自给率,中国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二是中国在推进改造传统农业和工业化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可以帮助非洲加快推动工业化进程;三是中国对农产品需求巨大,且不断升级,非洲农产品和农业企业可以积极进入中国市场。

他建议,充分挖掘中非农业合作机会,需要进一步推动中非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双方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中国企业要继续尊重市场规律和彼此合作利益,围绕农业机械、农业技术、加工技术等全方位开展经贸合作。同时,中非企业可以围绕仓储、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非洲改造传统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粒米背后的中非农业合作

解决非洲人民吃饭的大问题

一粒米背后凝聚着中非在农业尤其是水稻合作方面的发展愿景和潜力。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南南基金项目处处长张宁在研讨会上说,中非开展水稻合作,可以说是抓住了双方合作与发展的关键,水稻产业的发展是建立一个繁荣、稳定非洲的基础。

今年6月27日,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联盟等7方在湖南长沙举办的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共同发起《关于加强中非水稻领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议》,倡议旨在利用各个合作伙伴的优势,加强中非在水稻领域的合作,涉及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攻关、产业投资对接、本地种植和技术转移推广等多个方面。

张宁认为,这一倡议在中非水稻领域的合作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多个方面为接下来的合作与具体落实指明方向。他透露,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合作项目也在倡议发出之后立即启动,莫桑比克中心是中国在非洲的首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以水稻为主,也涉及蔬菜等。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南部,拥有人口2800万,可耕地3600万公顷,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因素,只有约十分之一的可耕地得到开发。莫桑比克农业部农业林业司司长佩德罗·迪祖库拉在研讨会上说,莫桑比克发展农业生产存在很多的局限,比如在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基础薄弱,影响了农业的发展。目前,莫桑比克的水稻产量仍然满足不了国内需要,每年需要进口30多万吨水稻。

他提到中国万宝公司在莫桑比克的成功经验。该公司通过投入资金、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开垦出万顷良田的现代化农场,同时带动了周边许多农户种植水稻,使周边水稻单产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作为非洲人口大国,尼日利亚在农业发展方面同样面临诸多瓶颈。尼日利亚西北地区农业部主任马修·奥沃拉比告诉记者,农业机械及农业物资成本高,水稻单产产量低、品种质量低,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等因素都在制约着尼日利亚国内农业的发展。

奥沃拉比表示,希望中非之间可以加快实施相关的合作协议,不断推进已有的项目进展,充分利用中非合作的技术培训中心等,为当地农业发展配备充足的物资和人力,进而推动本国水稻产业链的合作升级与优化。

今年5月,湖南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马达加斯加成立分中心,建成后将利用马达加斯加多样的生态环境,选育出适合不同非洲国家的杂交水稻品种,有力保障和推进当地乃至整个非洲地区的粮食安全。此外,非洲中心还将致力于在当地培育专业种子公司、搭建销售网络和降低制种成本,以便让更多非洲普通农民买得起、用得上杂交水稻种子。

来自湖北的郑俊杰是一名“老援外”。八年来,郑俊杰先后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和乍得等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受到外方政府和民众的一致好评。他说,中非农业合作潜力很大,优势互补。非洲大部分国家有大量的可耕地资源,劳动力年轻且成本低,中国企业开发非洲的农业市场,将极大推动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解决非洲人民吃饭的大问题。

中非谋定农业合作 -农业大健康·万祥军:提供农业解决方案

本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xj0623hjwq/article/details/107628212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