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科技>人工智能>ai动态 > 对话张潼 :腾讯AI Lab周岁:要做后来居上的终结者

对话张潼 :腾讯AI Lab周岁:要做后来居上的终结者

2018年03月03日  | 移动技术网科技  | 我要评论

安妮 李根 发自 成都街头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QbitAI

14点开始的分论坛,13点就排起入场长龙,这就是腾讯AI Lab受到的关注度。

这个成立刚满一年的腾讯人工智能研发机构,是BAT中最晚的,但它的野心,正和受到的关注一样令人瞩目。

“腾讯最擅长的,就是做个后来居上的终结者。”

在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人工智能分会场上,主持人马洪涛这样介绍腾讯AI实验室。

那么,这个要后来居上的终结者,一周岁时进展如何?未来又将怎么做?不妨听听腾讯AI Lab主任、杰出科学家张潼怎么说。

路线图:三大定位,共享AI

“Make AI Everywhere”(让AI无处不在),张潼开门见山说,这是腾讯AI Lab成立的核心理念,也是腾讯上下对AI未来发展应用的思考。

而且这种“Everywhere”并不止于腾讯本身,张潼说,腾讯的AI发展路线图,将围绕企业、行业到学界的AI共享共联展开。

首先是面向企业,AI Lab想打造世界级的AI研究能力,同时利用自身优势,用腾讯的场景将AI技术落地。

同时,AI Lab的研究应用成果还会内外部共享,缩短技术迭代时间,小步快跑构建核心技术竞争力。

其次是面向学界,AI Lab想让中小开发者和传统行业从业者,利用腾讯开放平台为它们赋能AI。

在此思路上,打通上下游建“生态”,一方面是针对中小从业者与合作伙伴,共享AI基础能力,比如通过腾讯开放平台,将算法、数据到模型等AI基础能力开放,并为从业者提供方便易用的以API和SDK为主的AI服务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针对传统行业,通过对“行业AI+X”计划与AI创业者的扶植开放腾讯AI能力,推动AI在更多垂直领域台落地。比如腾讯发布的首款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使用AI Lab技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准确率已高达90%。

第三是面向社会,核心在人才培养。张潼表示,目前的AI人才依旧稀缺,对学界来说,由于学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不一样,所以只靠学校培养还无法弥补人才缺口。因此AI实验室提出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这同时也是腾讯这样体量的公司该承担的情怀与责任。

晒成绩单:基础研究是核心

张潼也“顺便”披露了AI Lab一年来的成绩单,最核心发力在基础研究投入上。

2017年来,腾讯AI Lab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CVPR、自然语言处理领域ACL、机器学习领域的ICML和NIPS等衡量机构研究能力的多个AI顶级学术会议中,被收录论文80多篇。

行业结合中,目前最能体现的案例是首款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未来也会继续沿着“行业AI+X”的方向推进。

人才培养方面,除了2013年支持青年学者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犀牛鸟基金项目,AI Lab此次还宣布启动全球博士生奖学金计划,前者会授予入选博士生丰厚的奖学金,到AI Lab实地研究,接触真实需求和数据的机会,与学界联合培养AI领域的顶级人才。

谈落地:核心业务中找场景

晒成绩单之余,张潼也强调了对基础研究对应用落地的帮助。

“AI的研究和落地是非常相近的,一旦有了AI的基础能力,离落地也就不远了。”张潼说,“比如这个人脸识别的例子。”

在人脸识别检测MegaFace Challenge2中,在百万规模干扰人脸的条件下评测准确率,两个子任务排名第一。有了这种好的模型,才能在腾讯的应用场景中迅速落地。

像人脸识别业务,AI实验室与不同的业务部门合作,开展了视频内容的明星人脸识别和政务生活服务中的人脸核身等研究。

总之,基础好,落地就不怕。

“人脸识别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实际上研究针对几个不同腾讯有关的领域进行。”张潼表示。

就比如,游戏、社交和内容。

2016年,腾讯游戏业务收入大于100亿美元,AI实验室借助自身游戏平台的优势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做模型和方案。

“下一代社交基于人机对话和新硬件。”张潼表示。基于腾讯庞大的社交用户基础,AI实验室在探索新的流量入口和多样化的终端设备。

用AI构建内容生态是第三个场景。

目前,腾讯视频、新闻和QQ音乐均为行业领导者,具有文本、视频和图像的丰富资源,也是构建内容生态的天然优势。

对于AI来说,怎么分析、理解内容,怎样理解用户,从而做更好的匹配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延续开放:AI生态计划

当然,更关键的是未来的路怎么走。在此次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再次祭出“开放”大杀器,这是过去7年来腾讯越来越富有竞争力的核心原因。

此次腾讯开放平台面向AI推出的计划取名:AI生态计划。

该计划宣布将通过开放100项AI技术,孵化100个AI创业项目,推出300个“云+创业百万扶持计划”,为1000个合作伙伴赋能。

开放平台负责人王兰还强调,该计划的核心关键在于开放腾讯在场景、技术、人才和资本方面的资源及优势,与合作伙伴一起成长。

也就说,未来腾讯AI Lab核心研发成果,都会通过“AI生态计划”,共享到“朋友圈”中,腾讯希望通过这样的开放共享,延续平台级的成功。

当然,关于腾讯AI Lab这一年,张潼还接受了量子位等媒体采访,他谈到了更细节的进展,以及对行业的看法。

对话张潼

Q:腾讯AI Lab现在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了?

张潼:我们现在规模大概是70多位国内外科学家,300多位应用工程师。

Q:但还是觉得人才短缺。

张潼:对,人才还是短缺,虽然我们也会吸引到一些比较好的人才,但是人才分布在不同的公司,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人才都吸引过来。总体来讲,AI人才吸引上,这一年做得还算不错,但整体稀缺也是事实,我们需要有其他方式帮助解决,有一些新的方式不重,比如从学生、新员工开始培养,我们希望未来做更多相关工作。

Q:西雅图实验室会与深圳的AI Lab有什么分工?

张潼:西雅图实验室是今年年初成立的,请到了业界非常知名的语音识别专家俞栋担纲,他负责筹备和日常运营管理,可能到明年左右就会有20-30人的规模,也会有一些业界大牛会宣布加盟。

西雅图实验室和深圳这边,是相互配合的关系,西雅图偏研究,深圳因为是腾讯总部,与产品沟通更容易,所以产品和研究会有比较好的结合。但西雅图和深圳,也会有很多共同的项目,包括西雅图的成果,也会陆续在深圳研发的产品中应用落地。

Q:腾讯谈“Make AI Everywhere”,百度则“All in AI”,这算是一回事儿吗?比如大家最后都是AI+模式的竞争?

张潼:大公司角度来说,都希望搭建平台。但做什么样的平台、具体做什么,每一个公司考虑的可能会有不同。

这种不同,一方面是AI对现有业务的支撑,AI能力的提升,包括AI的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是带给行业的新价值,可能是你自己场景的延伸,也可能是你去到其他行业产生价值;最后,平台化还要关注到开发者,可以赋能他人、生态。

以上三点可能都是大公司做平台会考虑的,但不同公司有不同场景,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包括在商业上扎根深浅,会最终造成大家的不同。

Q:同样还是大公司角度,Google前段时间发布会,有不少“端”的产品,这跟之前“云时代”有些不同,云和端两方面,腾讯如何考虑?

张潼:这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也与厂商的商业模式有关。设备商2C,要直接触及用户,所以希望在C端能有更强地连接用户的能力,关乎入口,必然会关心。

云端则是另一种,云端主要针对开发者,关乎整个生态的培养和建设。所以现在端、云都会并行发展,都是向前的趋势,并不冲突。腾讯AI在这一块,两个方面都会关注。

Q:现在巨头在AI方面声势都很大,小公司还有前景吗?

张潼:肯定有很多机会。为什么AI创业这么热,一定有内在原因,大家都不傻,小公司会有小公司的机会,根本上,AI最终会覆盖各行各业。

大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巨头,现在可能是最领先的,有的说法是这种公司里有很多的数据、有很多的人才,他们就会垄断。其实我觉得从垄断的角度来讲是不大可能,因为各个行业有非常细分的问题,而大公司是不可能去逐一解决的。

另外,大公司也没有这些具体行业的数据。

所以,我认为大公司会做一些感兴趣、并且和本身业务相关的行业,会去做得更深,而其他的会提供一个平台,像云的平台,像开发者平台。

我们为什么做AI生态?就是希望把生态建立起来,一部分腾讯做,一部分是腾讯赋能给开发者,让他们来做,这些小公司借助这些开放能力,更快解决行业的问题。

在AI时代,小公司肯定很有机会,只要它在垂直行业中扎得够深,或者基于大平台开发出一些独立的能力,应用到具体行业,肯定会有很大的机会。

刚才也谈到,智能化会是一个大趋势,但你要抓住垂直行业中的痛点,深入其中,懂得搜集数据,然后产生正向循环,不断把这个公司做起来。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