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网络运营>安全>网站建设 > 为什么选择OpenStack?OpenStack云计算搭建方案解析

为什么选择OpenStack?OpenStack云计算搭建方案解析

2018年03月12日  | 移动技术网网络运营  | 我要评论

为什么选择openstack

为什么厂商喜欢openstack?
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如今人们经常会将openstack与vmware相提并论,这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openstack的成功。而openstack之所以能够快速崛起,与众多硬件供应商和si系统集成商的积极推动可谓密不可分。
为什么这些厂商要力推openstack?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简而言之一句话,为了利益。因为借助openstack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他们可以卖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何乐而不为?
这就好比你是某家cpu、主板、显卡、内存、硬盘、机箱电源、散热器厂商或者电脑城里的攒机商,那么对于diy市场的快速崛起,你是高兴还是沮丧?答案显而易见。

为什么程序猿青睐openstack?
可能有很多读者都想象不到,目前在全球拥有openstack开发者数量最多的城市并不在美国,而是中国的北京。另外上海的openstack开发者数量,也位居全球前十之列。
这就是中国程序猿的“后发优势”。虽然中国的it科技起步相对发达国家较晚,但是因为没有传统包袱,所以在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方面反而要比国外更快。另外openstack虽然能够为企业构建出极其丰富的应用和服务,而且具有开源、低成本、高扩展等优势,但是往往对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也有着更高要求。不过对于许多程序猿和码农来说,这正是能够充分体现其自身价值的好机会。
想想读大学的时候,精通电脑的男生往往也比其他人有更多接触漂亮妹纸的机会,你就顿悟了。

为什么企业会选择openstack?
说到openstack在企业的应用,就不能不提到paypal。2013年,初次涉足openstack的paypal就将一万台服务器上的vmware迁移到了openstack平台,此举甚至导致了vmware的股价下跌。除了在生产中大量使用openstack之外,如今paypal又要把100%的web/api流量以及中间层服务转移到openstack私有云上。据paypal透露,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其快速的业务发展需要重构核心基础设施,而openstack所提供的大规模的敏捷性以及便捷、可管理的服务,都是以往vmware平台难以实现的。
2014年8月,沃尔玛也将旗下所有的电商业务迁移到了openstack,包括100000个核心数据和数拍字节的存储数据。一直到2014年年底,walmart.com整个美国的流量都由该平台提供支撑。
openstack的企业用户,并不只有美国的大企业。事实上,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国本土企业去哪儿网,早在2012年就开始使用openstack了。如今中国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在红帽、英特尔等厂商的技术和渠道支持下,也开始使用openstack来搭建云基础架构。
openstack,模块化架构的一种开源云平台,已经在很多公司,包括disney、walmat和paypal完成了部署。但是虽然openstack云平台能够给用户更大的灵活性,并且降低锁定供应商的风险,但是它的实施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 在部署openstack之前,企业必须明确所需要的服务,避免安全威胁,解决集成问题。如下是一些常见的openstack问题,能够帮助企业在该领域起步。

如何选择openstack方案

如何为云选择合适的openstack服务?
决定哪种openstack服务能够满足你的云需求很困难,因为有大量的可用工具和功能。project navigator,一种新的openstack工具,帮助你评估哪种openstack服务能够支持你的云需求。该工具还包括显示不同 openstack项目或者模块成熟度的仪表盘,包括用于计算的nova,和网络的neutron。另外,它将openstack服务分为两组:核心组和可选组。 不幸的是,该工具更适用于私有云,而不是混合云。使用openstack服务构建混合云更为困难,因为它要求能够在公有云和私有云间通信的网络。

openstack版本如何选择?
当部署openstack时,可以选择预打包版本或者自己从头构建。一些企业选择预打包的方案,因为通常来说这样部署更为容易——但是选择哪种版本可能很困难。 要对此深入地学习,并且评估不同openstack版本的技术能力的不同,比如,api可用性,以及供应商支持程度。当选择了某个版本时,企业还可以选择是否使用 纯软件供应商,比如red hat和vmware,或者硬件和系统供应商,比如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dell和ibm。不管选择是什么,都要确保有自己的拥有openstack集成技能的员工。

私有云是使用openstack还是vmware?
在私有云实现领域,openstack和vmware都是流行的选择。openstack根植于云,因此很难和vmware的技术进行比较,后者起始于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套件。但是很多业界领秀公司都支持openstack,而vmware在云的领域还需要努力跟上。 另一方面,vmware更为成熟,能够达到更好的质量标准,而部署openstack则需要很陡峭的企业学习曲线。openstack的特性仍然在成长,还在持续添加新模块。从费用角度,openstack可能需要高额的支持费用,而vmware需要购买许可证。

openstack的安全挑战是什么?
安全一直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openstack的安全也不例外。云是信息的海洋,如果不加强防护,很有可能会十分脆弱而受到攻击。但是,制定openstack安全计划很困难,因为这里的技术还刚刚起步,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需要克服的最大问题是openstack的开源模式。它是由开源社区,包括供应商构造的很多特性和模块组成的。 有这么多同时在开发的部分,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需要很大的工作量。当部署openstack时,安全方面的最佳实践包括使用协议管理工具,加密数据并且缩短认证的生命周期。

部署openstack用于混合云时集成挑战是什么?
混合云并非全新的理念,但是它很流行。一些企业同时使用openstack私有云和amazon web services,azure或者google的公有云来实现混合云。主要的劣势是openstack仍然还在开发,因此混合云所必需的工具和接口还不是十分完善。 使用openstack实现混合云还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在需要处理openstack和主流云供应商之间的集成时。比如,将openstack的nova计算模块和aws连接就很困难,因为api不一样。另外,要保证aws和openstack混合云的性能,特别是当企业的网络速度不快时——就需要高度的数据重复。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 互联网创业者的五类人群

    在跟一些会员交流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人群需求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做平台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面向的用户群体,于是这里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将互联网创业者做个分类: 1.... [阅读全文]
  • 网络营销人员必备素质分析

    1、文字表达能力这是作为网络营销人员的基本能力; 2、资料收集能力; 3、用户体验能力因为通过个人网站建设和维护,会对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知... [阅读全文]
  • 白手起家需要考虑的27个创业原则

    第一件事 你有创业家的特质吗?   守则#1要顺利开创事业,你需要有某种程度的偏执。   守则#2开创事业并追求成长,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工作,所以你必须心甘情愿。... [阅读全文]
  • 16个步骤增强你的博客影响力

    你是否期待着你的博客蒸蒸日上,你是否热衷于建立一个大型的读者社区,甚至成为一个全职的职业博客作家,这些都需要博客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大的声誉,这里就总结了一些有效... [阅读全文]
  • 江礼坤:手把手教你策划网站

    “市场推广宝典”这个系列的文章,写了有六、七篇了,期间很多人加了笔者的群,在里面讨论各种网站运营与推广方面的问题,笔者很是欣慰,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在交流中笔... [阅读全文]
  • 社区化,垂直网站的发展趋势

    垂直网站是相对于门户网站而言的,其特点表现为“专而精”,它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者服务于某一地区。比较典型的垂直网站如财经网站、IT网站和地方网站。垂直网站的发展历史... [阅读全文]
  • IT垂直网站盈利模式剖析

    根据艾瑞咨询以往对IT垂直网站的研究发现,2001-2006年中国IT类网络媒体数量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3年和2004年的增长率达到100%以上,属于... [阅读全文]
  • 个人站长做本地网络创业:要脸还是要钱

      “我的网站不盈利,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在目前看来永远都会有人问的问题,“该怎么赚钱?”这也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有技术有流量靠广告联盟过日子的网站... [阅读全文]
  • 中国网站的生命周期有几天?

    最近利用研究永动能量机的闲暇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和判断对比,发现中国的网站死亡率相当高,而且死亡速度相当快。而国外,无论是商业网站,还是个人网站,... [阅读全文]
  • 电子商务网站转型的几个方向

    为了给电子商务平台买卖双方以更大的吸引力,或许可以从企业本身的需求上得到一点启发: 第一、终端消费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会因为经济环境的恶化而降低标准,性价比足... [阅读全文]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