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网络运营>安全>网站建设 > 用户体验设计:关于用户体验的三个反思

用户体验设计:关于用户体验的三个反思

2018年04月12日  | 移动技术网网络运营  | 我要评论
做网站中用户体验越来越被重视,希望这篇关于用户体验的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13-12-28
  “一个产品没用,体验再好用户也不会去用。——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我曾在微博 里发起了这样一个讨论。

  看到“一个产品做到60%才需要用户体验”的评论时,我很吃惊:用户体验难道只是锦上添花?不了解用户,不知道用户在体验的哪些环节发生什么事情,你的产品是如何做到60%的?

  第一个反思:用户体验的概念和落地情况

  笼统地说,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 或是ue),它指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系统或者服务时建立起来的纯主观感受。

  这里边有两个重点。一是用户,二是纯主观感受。用户是指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目标使用者,不是你自己。受个人经历的影响,对待同一件事情但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同。但是当我们了解到一个群体的感受时,比如淘宝的买家评分。一个买家的主观差评,可能是特例,但多个买家给差评时,就已经能客观地反映出一些事实了。因此,尽管体验是主观的,但也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

  在与用户体验有关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意见:

  是不是足够易用?

  是不是足够易学?

  是不是足够美观?

  不管你承不承认,大多数人在落实用户体验工作时,还是把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混淆了,认为可用性就是用户体验。

  这个现实有必要被改变。

  尽管ui的可用性很重要,但它并不等于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和可用性之间具有非常奇妙的关系。大多数的情况下,可用性高意味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好。但也有例外。高速公路就是一个例子,它又宽又直,可用性极高,但对于驾驶者而言,它的体验远不如弯曲狭小的盘山公路。

  对于用户体验而言,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从我们的用户看到产品广告、媒体报道,到知晓我们的产品然后作出选择;再到他使用产品之后遇到问题咨询客服。在不同阶段,不同渠道,每一个可能和你的产品、服务,甚至是企业本身接触到的地方,都能够产生用户体验。

  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开始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来指导设计工作。用户体验地图是对用户需求,以及满足这些需求的一系列交互行为的情绪状态的视觉化呈现。通过这张地图,我们很容易进入用户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体验,了解痛点和机会。这个方法也可以更好地将用户故事传达给每一个关联的角色去负责优化产品和服务。

关于用户体验的三个反思 三联

  【图:adaptive path公司为欧洲铁路公司创建的用户体验地图】

  第二个反思:用户体验与产品价值

  当你局限地将用户体验等同于用户接触ui时的可用性的时候,或者是局限地理解用户体验只是发生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时候,你就会说:有比它更重要的事情,比如用户价值、产品价值。

  是的,没错。如果产品没有用,即对用户没有价值,ui的可用性绝对不是最重要且最紧急的事情。

  但是我们仍然得时刻提醒自己,可用性不等同于用户体验,可用性只是用户体验(使用中)的一部分而已。用户体验设计超越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包括组织开展用户调研、可用性研究、创建人物角色、设计信息架构、设计使用流程、设计低/高保真原型等多项技能。它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和服务设计,它并不仅仅关注ui的可用性,还关注用户在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各个阶段、不同渠道的所有感受。用户体验设计既包括了有形的产品、系统的设计,又包括了无形的服务设计。

  一个产品对用户有没有用,即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决定了这个产品是否具备用户价值。解决用户价值的问题,等于解决产品有用性的问题。让产品具备有用性,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基础。除此之外,用户体验设计还需要解决产品的可用性和吸引力的问题。

  在商业环境中,一个有价值的产品,除了能够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需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商业目标,即同时具备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用户体验设计师针对用户与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每一个接触点进行细致的调研、分析,然后结合商业目标设计有用的、可用的、有吸引力的产品,最终实现有价值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产品经理与设计师有时候需要在用户和商业之间作出平衡。毕竟,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也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成本。

  当我们在ui上不断提升可用性,优化用户使用中的体验的时候,也需要关注用户使用前、使用后的体验,尽可能全方位地覆盖用户的每一个关键接触点,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行为和想法。对于用户体验设计的目标而言,有用性是基础,可用性是要求,吸引力是期望。

  你可以说使用12306.cn 的体验不好,即ui的可用性差。但是这个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产品特别的有用性和吸引力,因此它仍是一个有价值的产品。与这个例子同样的还有51job.com ,ui的可用性可算是差到一塌糊涂,导致在使用中的体验很不好。但是,它的有用性毋庸置疑,时至今日仍有千万网民在使用它来进行求职和招聘,它的股票表现[jobs ]也表明了它的产品价值。

  不过也别忘了,糟糕的用户体验给竞争对手留下了机会,激烈撕杀的创业环境中,每一个机会都非常宝贵。你不会小瞧这一点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讨论,我认为“一个产品没用,体验再好用户也不会去用”、“一个产品做到60%才需要用户体验”这样的结论是错误的,但若描述为“一个产品没用,可用性再好用户也不会去用”这样结论是正确的。用户体验从决定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就需要考虑,绝不是锦上添花。

  第三个反思:用户体验与产品部门、设计部门

  随着用户体验设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有很多问题都会回归到用户和需求上面来。只有对用户体验的各个阶段、渠道和接触点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去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行为和想法,才能提供最适合的解决方案。用户体验设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目标用户的了解程度有多深,而不是界面的交互或视觉设计形式有多赞。

  “产品设计(pd)+用户体验设计(uxd)”这样的角色分工是错误的,因为用户体验设计工作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产品、系统与服务的设计。将“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分开,用户体验设计工作无法从策略层发力,所谓的用户体验设计往往也就只能局限于解决可用性问题和解决如何更符合目标用户的审美这些问题而已。同时,“产品设计+体验设计”这种角色分工导致职能重叠非常严重,结果是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也常常发生。这个我特别有感触,产品设计师/产品策划专员与用户体验设计人员这样的搭配真的糟透了:两个角色挖空心思聚集解决方案,却从不对目的(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和意义)、目标(期望达到什么程度,如何衡量)多花些时间去思考清楚,功能做了一堆,却徒劳无功。

  更合适的是“产品管理(pm)+用户体验设计(uxd)”这样的角色分工,并且他们最好同属于一个部门,不需要单独设立用户体验部。两个角色为同一个产品服务,让这个产品成功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这种分工对于两者的职责定义非常清晰、明确。产品经理,即产品的管理者主要负责评估产品机会和定义要开发的产品。具体包括制定产品策略和产品目标,确定产品需求,规划产品的发展路线和监督需求的实现,并时刻跟进市场反馈作出及时的调整。除了商业、技术与用户体验,项目管理能力也是对产品经理的重点要求。用户体验设计师则主要负责研究和分析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具体包括和产品经理、用户研究人员一起了解目标用户,提炼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目标,然后结合业务需求设计信息架构、使用流程以及用户界面等等。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视情况设定产品管理角色。但大多数时候,产品管理的工作由创始人担任。无论如何,角色分工是手段不是目的。当然,专人专责的好处也非常明显,每个人都没有借口。

  产品经理与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何高效协作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2013年的ixdc中国交互设计体验周上,我曾就此话题举办了一个工作坊专门研讨。

  【图:一种从目的目标再到解决方案的工作思路】

  如今细细想来,我仍然认为很多问题都是组织架构导致,比如产品部门与用户体验设计部门各自独立存在,设计工作没有与业务绑在一起,以及团队对于目的目标的理解不一致。目的目标不一致这点非常的致命,它导致团队的方向和方法错误,无法帮助产品成功。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 互联网创业者的五类人群

    在跟一些会员交流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人群需求不同,关注点也不同。做平台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面向的用户群体,于是这里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将互联网创业者做个分类: 1.... [阅读全文]
  • 网络营销人员必备素质分析

    1、文字表达能力这是作为网络营销人员的基本能力; 2、资料收集能力; 3、用户体验能力因为通过个人网站建设和维护,会对网站建设、网站推广、网站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知... [阅读全文]
  • 白手起家需要考虑的27个创业原则

    第一件事 你有创业家的特质吗?   守则#1要顺利开创事业,你需要有某种程度的偏执。   守则#2开创事业并追求成长,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工作,所以你必须心甘情愿。... [阅读全文]
  • 16个步骤增强你的博客影响力

    你是否期待着你的博客蒸蒸日上,你是否热衷于建立一个大型的读者社区,甚至成为一个全职的职业博客作家,这些都需要博客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大的声誉,这里就总结了一些有效... [阅读全文]
  • 江礼坤:手把手教你策划网站

    “市场推广宝典”这个系列的文章,写了有六、七篇了,期间很多人加了笔者的群,在里面讨论各种网站运营与推广方面的问题,笔者很是欣慰,感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在交流中笔... [阅读全文]
  • 社区化,垂直网站的发展趋势

    垂直网站是相对于门户网站而言的,其特点表现为“专而精”,它专注于某一领域或者服务于某一地区。比较典型的垂直网站如财经网站、IT网站和地方网站。垂直网站的发展历史... [阅读全文]
  • IT垂直网站盈利模式剖析

    根据艾瑞咨询以往对IT垂直网站的研究发现,2001-2006年中国IT类网络媒体数量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3年和2004年的增长率达到100%以上,属于... [阅读全文]
  • 个人站长做本地网络创业:要脸还是要钱

      “我的网站不盈利,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在目前看来永远都会有人问的问题,“该怎么赚钱?”这也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有技术有流量靠广告联盟过日子的网站... [阅读全文]
  • 中国网站的生命周期有几天?

    最近利用研究永动能量机的闲暇时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观察分析和判断对比,发现中国的网站死亡率相当高,而且死亡速度相当快。而国外,无论是商业网站,还是个人网站,... [阅读全文]
  • 电子商务网站转型的几个方向

    为了给电子商务平台买卖双方以更大的吸引力,或许可以从企业本身的需求上得到一点启发: 第一、终端消费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会因为经济环境的恶化而降低标准,性价比足... [阅读全文]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