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百科>情感>分手复合 >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怎么写?孩子归谁?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怎么写?孩子归谁?

2018年11月29日 18:57  | 生活网  | 我要评论

练习题mv,心心狂喷雅阁女,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某些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因家庭暴力离婚的也是屡见不鲜,那么因家庭暴力离婚孩子归谁呢?她学网小编为你介绍。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怎么写?孩子归谁?

  一、家庭暴力离婚孩子归谁

  家庭暴力离婚孩子归谁呢?通常来说,遭遇家暴的人是不幸的。随着法治不断宣传,此时的受害者一般也会去维权,比如起诉离婚请求赔偿等,但很多人就会想当然的认为孩子也应该判给自己。其实这样想是不正确的。需要明确的是:因家庭暴力离婚,如果有孩子的话,孩子抚养权并不是一定就会判给受害一方。

  虽然确定一方有暴力,另一方获得孩子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暴力对孩子的成长会不好。但孩子抚养权如果要通过法院判决来处理的话,是需要根据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原则来判定的。也就是说,离婚怎么判孩子,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1、2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2、对2周岁以上的子女,一方有下列情形的可优先考虑:

  2.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它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2.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2.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育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2.5、父母双方抚养条件基本相同,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情形也可以作为法院判决抚养归归属的一个参考条件。

  3、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如果家暴受害一方想要获得孩子抚养权的一方来说,同时又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的话,一定要懂得在法律和人情上做足功夫。

  二、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

  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怎么写?需要注意什么?

  1、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怎么写

  离婚起诉状

  原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被告:(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址)

  2、诉讼请求:

  书写自己要求达到的目的,包括:请求判决离婚,孩子的抚养、抚养费的承担,对方抚养时探望权的请求,财产的分割,本人生活困难时请求对方给予经济帮助的方式或数额,对方有重婚、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时请求损害赔偿的数额等,如:

  2.1、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

  2.2、婚生儿子、女儿某某由原告抚养,被告一次性支付抚养费 元给原告(、被告每月支付抚养费 至儿子、女儿年满18周岁止);

  2.3、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平均分割(、 判归原告所有);

  2.4、被告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金 元给原告;

  2.5、被告一次性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元给原告。

  3、事实和理由:

  事实和理由:陈述结婚、子女出生的具体时间,写明诉讼请求的依据,包括离婚的理由、依据,孩子由谁抚养、抚养费承担、探望方式的理由和依据,财产情况、分割理由及依据。

  离婚理由:应详细叙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并无和好可能的事实和依据,主要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来说明没有和好可能、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实。如有法定离婚情形时(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应特别指出。字数根据具体情况酌定,并无限定,但不宜过于繁琐。

  4、家庭暴力离婚起诉书需要注意什么

  4.1、起诉书是引起诉讼程序的最基本的法律文书,起诉书的书写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同时要在事实及理由部分将结婚的时间,婚后的情况,及不能再维持夫妻关系的理由写清楚。但一定要避免事无巨细全都写上的流水帐式的书写方式,要将主要问题,主要观点,主要理由写清楚即可。实践中往往有些原告,总是担心没有将事实书写清楚,结果长篇大论,侃侃而谈,实际这样做于事无补。

  4.2、原告与被告的姓名一定要绝对准确,不能有任何的错误,换句话说只要与身份证上的名字一直就可以了。

  4.3、要写对各自的住址,电话,从而避免在法院传唤时产生错误,耽误时间。

  4.4、在起诉书中避免使用过激的语言,及不文明的言语。

  4.5、写完后一定要好好的检查,不要因为不小心写上了对自己不利的话


你觉得以上的文章怎么样,你有什么高见呢,希望与广大网友互动?? 点此进行评论吧!

◎已有 0 人评论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