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百科>历史>风云人物 > 胡雪岩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做出了多少贡献?出了多少钱?

胡雪岩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做出了多少贡献?出了多少钱?

2018年12月04日 18:39  | 生活网  | 我要评论

美食天下菜谱大全,杰·科特尼,博文

  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说起战争的准备,无非“兵”、“粮”、“财”三字。此时,集结在西征军大本营肃州(酒泉)的清军,已经有一百多个营,达七万之众。为了解决部队的吃饭问题,左宗棠又殚心竭虑搜集了足可供大军食用一年的粮食。唯独“财”成了大问题。从河西走廊运粮到阿古柏占据的乌鲁木齐附近,路程是八百五十公里,每百斤粮食的运费就高达二十两白银,差不多是凉州一带粮食原价的二十倍,阿古柏的巢穴喀什噶尔更是远在一千八百公里之外,光是出关粮运经费每年约计白银二百余万两,加上西征军官兵的饷银,每年共需经费八百余万两白银——银子从哪里来?

image.png

  要是时间倒退一百多年,这根本不是问题:西征的费用自然是由大清国库买单。但此一时彼一时,随着湘、淮军等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的财权也随之下移到督抚大员手里,战乱甫定,素来作为清廷财源的东南各省都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此外,虽然左宗棠在“海防”和“塞防”的辩论获胜,主导朝政的“洋务派”依旧“但急洋(海)防,于塞防漫不经意”。1875年7年,总理衙门正式议定海防筹饷办法,有限的资金集中建设的北洋舰队去了,“东南厘金大宗既被洋防占去,其波及塞防者固不能多也。”几番周折下来,左宗棠几乎绝望,感慨西征大业“将如,转眼随风变灭矣”。

  走投无路的左宗棠最后想起了一个人:。

image.png

  早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胡雪岩在办理善后中的“急公好义,实心实力”就给左宗棠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人就此结下渊源。1866年,胡雪岩还主持上海采运局务,购买了大批洋枪洋炮装备左宗棠的西征大军。以西征军主力,西宁道尹刘锦棠所部老湘军为例,这支一万三千人的精锐部队(步兵十八营,骑兵七营),拥有各种来福枪多达两万支。此时的左宗棠在得到清廷“何惜筹备巨款”的绿灯放行之后,又只得请胡雪岩出面,在上海滩向外国银行团借款,以充抵军费不足。

  实际上,当时各洋行的流动资金并不充裕,要借外债谈何容易,连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过,诚如左宗棠所说:“闻今年海口缺银,出息三分尚无借者,不知明年又将何如,已致信胡雪岩,问其如何设法”。

  好在胡雪岩就是有办法。早在结识左宗棠之前,胡雪岩就几乎和上海的所有洋行和著名买办人物打过交道了,他也成为这些外资乐于合作的官员经纪人。而且,当时上海的外国金融业基本被英国财团垄断,而胡雪岩旗下的“阜康钱庄”又恰好与英国渣打银行有生意往来,于是胡雪岩亲自出面,向其借款。对于敏感的借款对象问题,胡雪岩的态度是:“谈得成功,我是代表中国政府;谈不成功,我只代表我自己。”在与渣打银行经理首次面谈中,双方在利息、借款期限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搞得不欢而散。后来经过几昼夜的秘密谈判,双方终于就利息、期限、偿还方式等细节达成一致。今天已经很难知晓,胡雪岩在密谈中究竟是用什么手段搞定了这位自称“中国通”的渣打银行驻中国地区总经理;但可以确认的是,当时洋人所标榜的“职业操守”或许也得打个折扣——这位“中国通”居然“入乡随俗”向胡雪岩索要了回扣。

  无论如何,胡雪岩终于以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为担保,为西征筹得第一笔借款二百万两,开中国政府商借外债之先例。此后更是,依靠自己在上海滩生意场上的商业信誉,先后四次出面向汇丰银行等英国财团借得总计白银1595万两,解决了西征的经费问题。这被左宗棠称赞为:“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image.png

  当然,英国人绝不是慷慨到要为左宗棠西征提供财政援助,向他们借钱是要利息的,而且是货真价实的高利贷。当时一般的贷款行情,年息最多不过4%,而西征借款的利息居然超过了10%。在股东大会上,汇丰银行的董事长承认,“从中国借款中所得的好处是很可观的”。到1882年,西征借款本金只归还了833万两,利息反倒付出了395万两,差不多占到本金一半。这被当时的《申报》痛斥为“暂救燃眉之急,顿忘剜肉之悲”,左宗棠自己也知道借外债打仗属于政治不正确,承认是“仰鼻息于外人”。但终究避免了因财力不济使得西征大业功亏一篑,也算是两害之中取其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觉得以上的文章怎么样,你有什么高见呢,希望与广大网友互动?? 点此进行评论吧!

◎已有 0 人评论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