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百科>历史>历史解密 > 为什么说陈诚是蒋介石政权中的特殊人物,老蒋的一张底牌

为什么说陈诚是蒋介石政权中的特殊人物,老蒋的一张底牌

2018年12月08日 22:16  | 生活网  | 我要评论

吕四中学蔡蓉蓉,马武松,猛隼

  陈诚一直是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助手,他被看作最受蒋介石信赖的实权人物之一。很多人相信这么一句话:“跟着陈诚干就是跟着蒋介石干,服从陈诚就是服从蒋介石。”

image.png

  陈诚一直是蒋介石身边的得力助手,他被看作最受蒋介石信赖的实权人物之一。很多人相信这么一句话:“跟着陈诚干就是跟着蒋介石干,服从陈诚就是服从蒋介石。”蒋介石一旦遇上大事或麻烦事,总是把陈诚当作自己的一张底牌,收拾不了的烂摊子就推给陈诚去收拾;啃不动的硬骨头就让陈诚去啃;实在丢不起的人就让陈诚去丢。陈诚几乎成了蒋介石的替身。

  陈诚一直在蒋介石身边尽心尽力,他能成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所谓八大金刚是指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陈继承、刘峙、张治中八人。他们都是黄埔军校教官出身。在蒋介石集团中掌握兵权的,大都是八大金刚门下黄埔军校第一、二、三期的学生。八大金刚都是蒋介石一手提拔,从带兵官佐晋升为封疆大吏)之一,是与他个人一系列优秀品质分不开的。

  “陈诚是国民党军队中极少数始终坚持抗日主张的将领。”

  陈诚与其他国民党将领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从来不把抗日的宣言挂在嘴边,而是体现在各种实际行动上。在抗日的八年里,陈诚从未脱离过抗日的正面战场。他从来不鼓吹“曲线救国”的论断,并且时刻恪守自己的诺言,不接触任何汉奸。在抗日的八年里,国民党内部投奔汪伪政权的人很多,但从来没有一个汉奸出自陈诚的阵营。虽然张发奎、黄琪翔都是陈诚手底下的人,并且与大汉奸汪精卫的私人关系处得也不错,可是他们一直追随陈诚,从来没有二心。在国民党统治地区,有志于抗日的进步青年都对陈诚有着区别于其他国民党军官的好感。

  陈诚本人十分廉洁,从不贪污,他领导的也是一支不贪污、不怕死的军队。陈诚算是蒋介石手底下最为廉洁的将军。陈诚位高权重,可是他既没有银行存款,也没有私人别墅,他所住的房子不是蒋介石为他提供的私人官邸,就是租借他人的房屋。

  国民党内虽然也有一些不贪污的官吏,但他们一般都是为了明哲保身,为了自己的乌纱帽而做的表面文章。但陈诚绝对是个里外透明的人。

  他不仅敢于制止贪污受贿之风,还能让贪污受贿的人无颜以对。孔祥熙是国民党内出了名的“油子手”,贪污腐败十分严重。由于孔祥熙与蒋介石有裙带关系,再加上宋美龄从中调和,陈诚只能将孔祥熙的贪腐行为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而孔祥熙为了让自己在贪腐路上走得更好,对于陈诚这样的政府要员,自然要拉拢一下。孔祥熙让自己的妻子宋霭龄给陈诚捎信儿,让他同自己入股做外汇生意,借此可以发一笔大财。令孔祥熙没有想到的是,陈诚不但没有给他面子,还将这桩上不得台面的事告到了蒋介石那里。这令他大为不快。

image.png

  何应钦在国民党内克扣军饷那是出了名的,但唯独陈诚主管的十八军,他从来不敢随便克扣军饷。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没人敢克扣陈诚的军饷,因为陈诚曾经当众放下狠话:“我不忌惮任何人,敢克扣我的军饷,你试试!”陈诚就是有这么一身正气,因此他的十八军相比其他军队,军饷发放足额,战斗力自然强,给他撑足了面子。

  陈诚办事有一股老黄牛精神,不但肯干,而且不讲价钱。当时的国民党内部滋生了一批安于现状、养尊处优的高官,比如何应钦、顾祝同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精于算计,任何事情只有划算才干,不划算就推辞,一切以利益为重。

  而陈诚与他们有本质的区别,他是个能伸能屈、能上能下、能内能外、能文能武的人才。在蒋介石面前,陈诚很少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而是坚决听从蒋介石的指示。陈诚不但居高位干得漂亮,而且身处低位也能干得出彩。他可以从政治部长的位置退下,去担任湖北省主席,也可以从总参谋长空降到台湾任省主席。

  陈诚执法是十分严格、震慑人心的。当年,陈诚在恩施查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老同学在担任县长期间贪污了一笔烟款,他丝毫没有顾忌老同学的情谊,当众便宣判了这位老同学。

  1941年6月16日,陈诚登上《时代》封面。刚过40岁的陈诚,可是国民党军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抗战爆发后,他先后参与指挥了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重大战役。《时代》把灯光聚焦在陈诚身上,主要是想通过对他和他部下的描写,向世界报道中国军队的实况,并向世界透露中国重要的政治信号。封面上呈现的是陈诚的半身像,他身着戎装,背后悬挂作战示意图。此时他担任第六战区司令官,蒋介石点将,命他保卫三峡。在介绍陈诚时,《时代》用“小兄弟”一词作为小标题,借此强调蒋介石对他的器重:

  在蒋介石的将军中,他是唯一被蒋介石在讲话中用中国式昵称喊作“小兄弟”的人。他与另一个人们谈论甚多的胡宗南将军是劲敌,后者是“黄埔系”的领军人物,作为委员长的继承人,他与胡也是直接从委员长那里接受命令的人,而无须经由作战部部长何应钦下达。

image.png

  陈诚备受青睐的原因是他总是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他是中国最有抱负和野心的将军,在黄埔军校期间他就把自己的战车和蒋这个明星绑在一起,随后,他一步步青云直上。他在一九二六年蒋的北伐战争中声名大振。此时,他与妻子离婚,由委员长安排,他与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谭延闿的女儿结婚。

  不过,陈诚同样是一位具有军事才能的军人,他的能力十分出众,因此,蒋才挑选他来守三峡——也即守卫重庆。去年夏天,宜昌失守后陈诚备受诟议,指责他的战术不当导致丢掉这一关键城市。于是,他放弃在重庆担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的舒适条件,抵达前线,公开发誓,不夺回宜昌,绝不回去。

  抗战爆发以来,在外国媒体眼里,中国的战况,除了军队溃败,就是城市沦陷,中国全面抗战的艰难、中国军队的坚忍,却很少有外国媒体报道。而这一期的《时代》,竟然用文学化的笔调报道了中国前线官兵的实况:

  世界上还没有一支军队的军官,比蒋委员长损失惨重的部队的官兵还要年轻。蒋委员长五十三岁,陈诚四十一岁,陈的前线指挥官三十四岁。在这些师里,很难有年过四十的军官,甚至校官通常也只有二十几岁。

  这些娃娃军官是坚强的娃娃。他们整洁如保养良好的枪支。按照中国的标准,他们身材魁梧,休息时情绪放松快乐,作战时则勇猛无比。他们身先士卒,带领部下穿越山峰。与他们相比,大多数体胖臃肿的美国校官们简直毫无战斗力。

image.png

  在近四年的战斗历程中,这些年轻军官已经熟练掌握了野战技巧——悄然无声地撤退,出其不意地集中埋伏,仅靠野菜生存。尽管缺乏军火,但他们仍然懂得何时使用,如何使用它们。

  中国的军队除了勇敢外还有一点:忍耐。当食物匮乏时,他们每天哪怕只有一磅大米——这一数量仅仅只够维持生存——也能坚持数月。整个冬天,他们一直穿着薄薄的棉军装抵御寒冷,绝大多数人没有鞋子,但也能于情况紧急时每日行军四十英里,他们每个月的报酬只有六十五美分,其中几乎一半要支付出来。另外,他们还得忍耐失败和失望,尽管如此,他们从未丧失过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觉得以上的文章怎么样,希望留下你的神评?? 点此进行评论吧!

◎已有 0 人评论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