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百科>历史>历史解密 > 名著中的“移花接木”,你以为真相的都是假的!

名著中的“移花接木”,你以为真相的都是假的!

2020年03月08日 22:20  | 生活网  | 我要评论

可视楼宇对讲系统,重修之弑仙灭神,2013全国卷高考作文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的真假事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部《》,刻画出千千万万精彩人物,其中尤以“智绝”孔明与“义绝”关羽的形象最为深入人心。

  一个勇武传魂,是万民敬仰的武圣;一个谋冠天下,是百世流芳的贤相。

  演义中有很多关于他二人的故事都被后人传为佳话。

  但令人遗憾的是,文学作品并非历史事实,二人身上的许多英雄事迹,都是罗贯中先生从别人身上“借来”的。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三国演义》中移花接木的三大事件。

  1

  上将孙坚,可斩华雄

  在《三国演义》中,最早让关羽名声在外的,当属“温酒斩华雄”的英雄事迹了。

  由于董卓擅自废立皇帝,惹得天下诸侯十分不满,于是以袁绍、曹操、孙坚等人为首的十八路诸侯联盟便应运而生了。

  该联盟以曹操为发起人,袁绍为盟主,它的宗旨只有一个:打倒董卓,救亡图存。

  联军的口号虽然喊得响亮,但到了关键时刻却都心怀鬼胎,谁也不愿意主动去和董卓的西凉铁骑交锋。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其实,患难见的不仅是真情,还能见“英雄”。

  就在各路诸侯都在那里停步不前时,孙坚却选择了主动出击。

  但很可惜,由于势单力薄,再加上有人从中作梗,首次出战的孙坚便被董卓大将华雄击败了。

  孙坚向来以勇猛著称,被世人称为“江东猛虎”。

  如今居然败在了华雄的手下,这下华雄更加膨胀了。

  在他眼里,这十八路诸侯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只要他兵锋所向,必然土崩瓦解。

  于是,华雄志得意满地率领大军,来到了盟军的大本营,嚷嚷着要把各路诸侯连根拔起。

  华雄勇力绝伦,连斩联军数员大将,吓得袁绍面如土色,一时之间,联军营中竟无一人敢应战。

  此时,还只是个马弓手的关羽挺身而出,三通鼓毕,便将华雄斩于马下。

  从此,关云长名震四方。

image.png

  演义中的关羽有多潇洒,历史上的孙坚就有多憋屈。

  这华雄明明是孙坚斩杀的,却在罗贯中的移花接木下,成了关羽的扬名之战。

  其实,真实的经过是这样的:

  董卓在得知孙坚举兵而来后,立即派胡轸、吕布二将前往迎击。

  这胡轸是个急性子,听说孙坚是号人物,便扬言说:

  “这次去,我一定要杀他一个大人物,让大家知我手段。”

  吕布也是个谁也不服的高傲人物,听胡轸这样说,心中很不高兴。

  当胡轸的部队离孙坚还有几十里时,天已经很晚了,于是胡轸决定让全军休息一下。

  这时,一肚子坏水的吕布便对胡轸说:

  “孙坚听说我们来了,一定会连夜逃跑,我们应该快点去追赶。

  否则,就失去了一次立功的机会了。”

  胡轸一听,深觉有理,连忙率军向孙坚大营进发。

  却不料孙坚早已设下埋伏,专等敌人前来偷袭。

  等胡轸到了阳人城下时,发现已经掉进了敌人的圈套。

  四下敌军无数,再加上己方军队饥渴困顿、士气低落。

  胡轸最后全军溃败而逃,而他的部将华雄也在此役中被杀。

  惜字如金的《三国志》这样记载了这件事:

  “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道出了孙坚的勇武与战绩,可见“江东猛虎”并非浪得虚名。

  然而在演义中,孙坚不仅成了丢盔弃甲的败军之将,还成了偷藏玉玺的窃国之贼。

  不得不说,罗贯中对孙坚实在是太狠心了。

image.png

  2

  江东猛虎,也会用计

  常言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从心理上瓦解对手的战斗意志,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这才是用计的巅峰。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知名的心理战,非“空城计”莫属。

  众所周知,“空城计”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联袂主演的一出大戏,缺了其中任何一人,这场戏都无法进行下去。

  而在真实历史上,还真就缺了一人,那便是司马懿。

  其实诸葛亮一出祁山的对手是曹真、张郃,而不是司马懿。

  那时的司马懿还驻守在魏国的南方重镇宛城,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西边。

  既然诸葛亮的对手名单中没有司马懿,那么这出空城计自然也是虚构出来的了。

  正所谓,诸葛一生本领,全在谨慎二字。

  我们遍查史书也没有发现诸葛亮使用过空城计,反而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孙坚,地地道道地为我们演绎了一出“空城计”。

  公元190年,孙坚屯兵鲁阳(令河南鲁山),准备攻打董卓。

  当时孙坚军中缺粮,他准备让自己的手下公仇称去督促征收粮草。

  这天,孙坚在城外拉起帐幕,亲自为公仇称饯行。

  突然间,董卓的数万兵马杀奔到城前,一时间杀声震天、动人心魄,情况十分危急。

  军士们都劝孙坚进城躲避,而孙坚却不为所动,依旧行酒说笑,仿佛根本就没看到敌人的大军一样。

  军士们见孙坚胸有成竹,也就继续饮酒作乐,全不把敌军放在眼里。

  董卓的军队见孙坚队伍齐整、若无其事,以为必有大军埋伏在侧。

  便不敢轻易攻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坚进入城中,然后灰溜溜地撤退了。

  孙坚饮酒之间,便退却数万敌兵。

  比之诸葛亮的焚香抚琴,亦是不遑多让。

image.png

  3

  亲借箭,看孙郎

  上面说到孙坚的两件英雄事迹都被罗贯中借走,并给了蜀汉的主角们。

  其实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不仅孙坚的事迹被借走了,就连他儿子孙权也未能幸免。

  这不,罗贯中又把孙权的草船借箭借给了诸葛亮。

  在演义中,孙权成天嚷嚷着要把刘备所借的荆州给要回来。

  但他哪里知道,他被借出去的何止是荆州,还有自己的英雄事迹呢。

  曹操在赤壁战败后,一直想着卷土重来,于是他一直训练着自己的水军,就想着有朝一日报仇雪恨。

  终于,在赤壁之战的五年后,曹操再次挥军南下,并与孙权相持于濡须口。

  由于曹操是外来户,不熟悉濡须口当地的地理环境,所以他决定先采用坚守的策略。

  无论孙权如何挑战,曹操就是按兵不动,固守阵营。

  弄得孙权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兵行险招,亲自乘船来窥探曹营军队的部署情况。

  孙权虽然是偷偷来的,但却瞒不过曹军的侦察兵。

  曹操在得知孙权亲自前来的消息后,很想主动出击,但他又怕敌军趁着夜色设有埋伏,于是便让士兵放箭据敌。

  由于天黑雾大,曹军的飞箭大部分都射在了孙权所乘木船的船身上。

  因为箭枝都射在了船的一面上,增加了木船一侧的重量,很容易造成翻船的危险。

  所以孙权就让人把船掉个头,让另一面也被箭射满,从而保持了船只平衡。

  最后,孙权大摇大摆地乘着射满箭的船,转回了自己的大营。

  曹操后来得知了这件事,不由得望江兴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后来南方进入到雨水季节,曹操无法取得战果,不得不主动撤军北归了。

  孙权的“草船借箭”虽然不比诸葛亮那般精妙绝伦,但也惊心动魄、看点十足。

  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成功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曹操,使得曹操再也无力对东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image.png

  在《三国演义》的三大阵营中,存在感最低的便是江东孙氏了。

  罗贯中不仅将东吴刻画成“打酱油”、搞破坏的一方势力,还将他们的英雄事迹移花接木给了我们的主角——蜀汉阵营。

  不可否认,《三国演义》成就了这段历史,但也掩盖了这段历史。

  它使得三国故事传唱大江南北,妇孺皆知;

  也使得三国人物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了我们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当我们领略诸葛亮、关羽等主角的风采时,也不要忘记“新版三国片尾曲”中唱的那句:

  江东子弟也风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你觉得以上的文章怎么样,你有什么高见呢,希望与广大网友互动?? 点此进行评论吧!

◎已有 0 人评论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