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百科>文学>文史 > 看《醉玲珑》里的玄甲军 聊聊玄甲军的那些事

看《醉玲珑》里的玄甲军 聊聊玄甲军的那些事

2018年04月13日 15:46  | 生活网  | 我要评论

天天资源,位置与方向课件,姜太公的小岛修改器

   随着《醉玲珑》的热播,居中的玄甲军统帅元凌(陈伟霆饰)化身战神,横枪跃马、战无不胜的形象折服了一众观众。童话是美好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剧中的那帮“玄甲军”在历史上却真实存在过,而且是号称中国历史十大骑兵的兵种之一。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玄甲军的那些事。

xuanjia.jpg

 
  玄甲军顾名思义:玄指黑色也有厚重的意思,甲指盔甲。这种铠甲为突出防护和实用能力通体铁质,所以十分厚重,通常为黑色。历史上的玄甲军应属重骑兵,士兵身着黑铁盔甲。与《醉玲珑》剧中不同的是,玄甲军的出现在唐朝初期,其统帅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隋唐之前是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导致战场上武器的不断升级,士兵护甲越来越结实,而武器的破甲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强!发展到唐朝比较经典的“唐刀”就是用百炼钢的折叠锻打技术铸成(后来的日本武士刀就是借鉴了唐刀的制造工艺制成)。
 
武器与护甲相生相克发展到了唐朝的玄甲军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玄甲军帅的拉风的铠甲:
 
  1、身披铁甲,马匹也有具装,马匹的具装通常又可分为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为了保护骑兵后背用的)。
 
  2、唐军的铠甲抛弃了魏晋的具装铠,演变为以明光铠为代表的唐十三铠,明光铠是一种护胸镜锃亮的板式铠甲,非常华丽,而且重量更加轻,防御力大大的提升。据《唐六典》记载,唐十三铠,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十三种。其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
 
  3、折冲都尉为营最高指挥官,以下还有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作为副手。
 
  4、安西四镇兵马虽也有步骑之分,但都有坐骑。在作战时步兵才下马整队,因此机动性极高。昂贵的重骑兵每人还不止一匹马,以便轮换冲锋。
 
  5、武威军的军马主要有四种:产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马(三河马)、西域的哈萨克马、焉耆马、和威尔勒马。尤其是后两种,因其高大健壮、长颈高扬、步辐伸展流畅,对缰绳反映灵敏,是唐军正规骑兵使用最多的马种。
 
  6、按唐朝奖励制度:以少击多为“上阵”;兵数(包括战士人数和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按战争的结果分: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四十,为“上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二十,为“中获”;杀死或俘虏敌人的百分之十,为“下获”。
 
  按照战前的条件和战争的结果,综合起来,拟定“转”数。上阵、上获为五转;上阵、中获为四转;上阵下获为三转,以下递减类推。
 
再来看看战绩:
 
  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看到夏王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也被灭,认为无须反抗,率领文武百官投降。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登基后,拆分玄甲军。一部分成为皇宫近卫部队“百骑”,长期驻扎在皇宫附近只在内部实行轮换而不离开京城。玄甲军的主要部分,交给了李靖,在唐对突厥的灭国性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结局:
 
  到了武则天时代,玄甲军开始了扩充,战斗力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到唐玄宗时代,又进行大规模改组,战斗力则继续下降,最后沦落为装饰品。

你觉得以上的文章怎么样,希望留下你的神评?? 点此进行评论吧!

◎已有 0 人评论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