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四季>冬季养生 > 冬季如何进补?冬季进补注意事项以及老中医秘授冬季进补四个膏方

冬季如何进补?冬季进补注意事项以及老中医秘授冬季进补四个膏方

2018年04月24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

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阳气不足的老人,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为什么适合进补?
  冬季寒风凛冽,大地冰封,草木枯萎,昆虫蛰伏,大自然阴盛阳弱、万物封藏。人体阳气也闭藏于内。中医讲究顺时养生,冬季的顺时养生就是顾护人体的阳气,适当进补。所以说冬令进补正是由于冬季属于“封藏”的季节这一自然特点决定的。冬季寒冷,进补之品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快从尿液和汗液中流失。而且,冬季人们体力消耗较少,便于蓄积能量。
  关教授说,冬季进补又以保肝养肾最为重要。在中医的五行理论里,肾属水,对应冬季。冬季补肾正是时候。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水又能养肝木,因此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一说。
  冬季哪些人最该进补?
  “冬补”主要是针对体质虚弱的人。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如果我们身体本来很好,作息也比较有规律,那么就没有必要刻意进补。
  冬季进补要注意什么?
  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温和的药食,以提高体内的热能,增强人体的御寒能力。另外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要采取不同的补养方法:或补阳气,或补气血,或补肝肾,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避免风寒湿冷等邪气侵袭机体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关教授先从药食同源的角度,从百姓日常生活的角度,给我们提了一些冬季饮食进补的建议,小编总结出了七点:
  一、冬季可多食用一些羊肉、狗肉等性温的食物。
  二、冬季可以用西洋参、枸杞、山萸肉泡茶喝。不过要注意不同体质的人要用不同的单味药。枸杞、山萸肉、何首乌都是适合肝肾虚的人。
  三、可适当吃些姜。最好是自己切几片生姜,和红糖一起泡好,趁热喝。
  四、多喝开水。
  五、冬季可以多食用一些花生、芝麻等食物。
  六、冬季多食用大枣、红糖、桂圆、生姜熬汤等各种食物。
  七、冬季应忌食生冷食物。

一注意:因证而异
 好多人对照着补品功能和自己的病症进补,认为这样一定不会差了。其实,这样也不科学。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不同补法。俗话说:药证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也毒。另外,人的体质有寒热区别,食物也有温凉不同,进补的要领是“寒者热之”或“热者寒之”。补错了对身体有害无利。
  比如,同是补气,人参和进补西洋参作用却完全不同。人参性温,适用于阳气虚弱的“寒证”,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不宜服用人参。而西洋参药性属凉性,一般用于热证。适宜有少气无力、口干口渴等气阴虚,咽干、干咳等肺阴虚和午后潮热、久咳等阴虚者。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