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中医>疾病 > 对付慢性鼻炎 中医方法多

对付慢性鼻炎 中医方法多

2018年06月23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表现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肿胀,称慢性单纯性鼻炎。若发展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称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鼻炎的诊断要点   1、单纯性:以间歇性两侧

  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表现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肿胀,称慢性单纯性鼻炎。若发展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称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鼻炎的诊断要点

  1、单纯性:以间歇性两侧交替性鼻塞为主要症状。双下甲充血肿大,用血管收缩剂后能缩小。

  2、肥厚性:鼻塞较重,多为持续性。下鼻甲组织增生肥厚,对血管收缩剂不敏感。

  慢性鼻炎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外感风寒

  治法:疏风散寒,辛温通窍。

  方药:苍耳子散(《济生方》)加减。苍耳子9g,辛夷9g,羌活9g,防风9g,藁本9g,川芎9g,白芷15g,细辛3g,升麻9g,本通6g,甘草6g。咳嗽重者加紫苑,款冬花;挟湿者加藿香,佩兰。

  2、外感风热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桑菊饮(《温病条辨》)合苍耳子散加减。菊花12g,桔梗9g,连翘9g,杏仁9g,薄荷9g,桑叶9g,苍耳子9g,白茫15g,黄芩9g,甘草9g。咽痛者加射干,马勃;涕黄带血者加生地,银花。

  3、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治法:温肺益气,祛风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加味。人参9g,黄茂15g,白术9g,炙甘草9g,细辛3g,白芷5g,苍耳子9g,鱼脑石15g,桔梗9g,诃子6g。

  4、脾气虚,邪滞鼻窍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味。党参9g,茯苓159,白术9g,淮山药30g,炒扁豆9g,莲子15g,薏苡仁30g,石菖蒲9g,苍耳子9g,陈皮9g,湿重者加泽泻,车前草;有寒象者,加荆芥、细辛。

  5、邪毒久留,气滞血瘀

  治法:调和气血,行滞化瘀。

  方药:当归芍药汤(广州中医学院编《中医耳鼻喉科学》)加味。当归12g,赤芍15g,川芎9g,桃仁9g,红花9g,地龙9g,辛夷花9g,白菊花12g,薄荷9g,黄芩9g,茯苓15g,泽泻12g,白术9g,甘草6g。肺气虚者加黄芪,诃子;热重者加黄芩、贝母;头痛者加白芷,藁本,蔓荆子。

  二、其他疗法

  (一)、外治

  1、滴鼻:①辛夷花滴鼻液:辛夷花100g,水煎一次余300ml,去渣,过滤,加入适量防腐剂,装瓶备用,日3次,每次1~2滴。(《中医耳鼻喉科学》广州中医学院编)。②复方鹅芩滴鼻液:鹅不食草90g,黄芩90g,金银花90g,辛夷90g,白芷90g,川芎60g,细辛45g,甘油300ml,配制成1000ml液体,瓶装滴鼻。

  2、碧云散吹鼻:每日3~4次。碧云散(《医宗金鉴》):鹅不食草、川芎、细辛、辛夷花、青黛共研细未。

  慢性鼻炎针灸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迎香、印堂、百会、合谷

  配穴:风池、上星、尺泽、列缺、通天、攒竹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合谷、内关、足三里、内庭

  配穴分为2组:1风池;2第一二颈椎下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内分泌、肺、脾、肾、外鼻

  (二)、治法

  上穴均取,仅选一侧,两耳交替用胶布各贴压1粒白芥子于穴上,并嘱患者用手按揉各穴,每次每穴按揉20圈至局部胀而微痛为度。日行4次,每日换贴1次,7日为一疗程。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阳白攒竹鱼腰;2四白迎香

  配穴:足三里、阳陵泉;头顶痛加百会、太冲;额痛加内庭、行间;枕痛加玉枕、后溪、昆仑、风池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两组交替运用,用隔蒜灸法。配穴据症酌取用,常规针刺之法。灸法操作为:选独头大蒜,切成厚度为0.7厘米,将蒜片置于穴区,将艾绒搓成如花生豆大的锥形艾柱放蒜片上,用线香点燃施灸。灸不宜太热,患者感舒适耐受为度,并嘱患者闭上双眼。病属急性者每穴灸3~5壮;慢性者灸5~7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慢性鼻炎推拿治疗

  取穴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印堂: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鼻通:鼻唇沟上端尽处。

  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平风府穴。(风府:后发际正中直线上1寸。)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即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蹼缘上,当拇指尖下。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犊鼻: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丰隆: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条口:犊鼻穴下8寸。)

  治疗方式

  1、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高低往返捏鼻翼两旁,约30次。

  2、用食指侧面往返抹迎香穴60次。

  3、按揉印堂、鼻通、风池、合谷、足三里、丰隆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注意保热,避免受风冷。

  2、注意鼻腔卫生。

  3、增强体育锤炼,加强身材抵御力,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

  食疗调理

  1、丝瓜藤煲猪瘦肉,清热消炎,解毒通窍,主治慢性鼻炎急性发作,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脑重头痛

  取近根部的丝瓜藤3~5克洗净,猪瘦肉60克切块,同放锅内煮汤,至熟加少许盐调味,饮汤吃肉,五次为一疗程,连用1~3个疗程自愈。

  2、辛夷煮鸡蛋:通窍,止脓涕,祛头痛,滋养扶,正主治慢性鼻窦炎,流脓涕。

  用辛夷花15克,入沙锅内,加清水2碗,煎取1碗;鸡蛋2个,煮熟去壳,刺小孔数个,将砂锅复火上,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

  3、柏叶猪鼻汤;消炎通窍,养阴扶正,主治鼻流臭涕。

  取猪鼻肉66克刮洗干净,用生柏叶30克,金钗斛6克,柴胡10克同放砂锅内,加清水4碗煎取1碗,滤除药渣,冲入蜜糖60克,30度米酒30克,和匀饮之。

  4、黄花鱼头汤:扶正祛邪,补中通窍。主治慢性萎缩性鼻炎,感冒频繁。

  取胖头鱼100克,洗净后用热油两面稍煎待用。将大枣15克去核洗净,用黄花30克,白术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10克,生3片共放砂锅内与鱼头一起煎汤,待熟吃肉饮汁。

  5、羊粉:主治慢性鼻炎取羊睾丸一对,洗净后,放瓦片或砂锅内焙黄(不可炒焦炒黑),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每对睾丸一日分二次服完,连续用2-3天见效。

  6、黄芪粥:黄芪400g, 百术230 g, 防风240g,桔梗120g,甘草60g,米20g(一天用),除了米之外,将其他材料磨成粉,拌匀,放入干燥容器(有盖)保存。将400cc水和米放入锅里,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0分钟。将(1)的10g磨粉放入(2) 中,小火煮沸,灭火盖上盖等5分钟即可。

如您对本文有疑问或者有任何想说的,请点击进行留言回复,万千网友为您解惑!

相关文章:

  • 早泄多喝金锁固精鸭汤

      在这道金锁固精鸭汤中,所用食材中的龙骨与牡蛎有良好的收涩效果,对体虚滑脱之症尤见良效,两者相辅相成,治疗遗精、崩漏、带下等性功能失调症状;同时,又能安心定神... [阅读全文]
  • 阳痿患者为什么会越补越虚

      从中医角度讲,阳痿有很多临床证型,肾虚只是其中一种,表现为腰膝酸软、怕冷、大便稀。多数是由于纵欲过度,耗伤肾阳所致,这时可以选用补肾壮阳的各种中药,像鹿茸、... [阅读全文]
  • 妇科药 男人也可以吃?

      很多男性朋友在看中医时,会被推荐服用“逍遥丸”、“桂枝茯苓丸”这类中成药。每当此时,他们不禁心生疑问,药品说明上写的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呀!这不是女人吃的药吗?... [阅读全文]
  • 排毒不做“血精”男

      一提起排毒,很多人就马上想到这是女人的“专利”。男人既不向往美颜,又不追求塑身,用不着排毒。男性健康专家提醒,其实,排毒的目的是保证身体健康。男人,恰恰更是... [阅读全文]
  • 前列腺炎与中医肾虚是否有关

      前列腺炎是一种中青年人常见的疾病,在门诊经常碰到一些前列腺炎的病人反复打听“我是不是肾虚,这个病还能不能好,要不要吃些补肾的药?还有些患者担心肾虚会不会引起... [阅读全文]
  • 中医帮你治疗夜盲症

      夜盲症俗称“鸡盲眼”。有后天性与先天性两类,后天性者,多由维生素a缺乏,或营养吸收失调引起。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者,白天视力良好,只是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 [阅读全文]
  • 从痰论治糖尿病并发症

      痰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中医认为,痰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日久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 [阅读全文]
  • 秋季常见病的治疗与防护

      立秋后,天气渐凉,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此时,空气中相对湿度会降低到60%以下(人们生活需要的相对湿度约为70%),因而,人体津液易伤,可出现一系列机体“缺水... [阅读全文]
  • 捍卫免疫系统中医有妙方

      当今社会,充满了压力。压力,使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岌岌可危,在此介绍“黄耆枸杞大枣汤”,常喝可以捍卫我们的免疫系统。   黄耆枸杞大枣汤的药方很简单,其中黄... [阅读全文]
  • 分型论治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确有临床疗效。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二是中药确有一定的降... [阅读全文]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