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移动技术网 > 生活百科>中医>方剂 >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

2019年05月25日  | 移动技术网生活百科  | 我要评论

  很多人在治疗疾病时喜欢采取中西药物合用的方法,目的自然是希望获得更好的疗效。但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盲目地与西药混用有时反而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重者危及生命。所以,合用中西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防止适得其反。

  中西药物不能合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违反配伍禁忌

  首先说中药,其自身配伍就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而西药本身也有配伍禁忌,两者合用时则配伍问题更为复杂。

  ・物理性配伍禁忌

  酸性较强的中药 vs磺胺类抗菌素:常见的乌梅、山楂、五味子等最好不要与磺胺类抗菌素一起使用,因为中药中的有机酸成分经体内代谢后可以酸化尿液,不仅降低抗菌素的作用,而且会引起肾损害。

  苦味健胃药vs甜味中药:比如龙胆丁、龙胆、大黄合剂味苦,与大枣、甘草、蜂蜜等甜味药物混用会降低前者的健胃作用。

  ・化学性配伍禁忌

  含鞣质的某些中药vs硫酸亚铁或酶类药物:中药虎杖、地榆、五倍子、石榴皮、老鹤草、侧柏叶等均含有鞣酸成分,其与硫酸亚铁合用易产生沉淀,影响硫酸亚铁的吸收;或者当它们与酶类药物合用时,与酶中蛋白质成分结合形成牢固的氨键缔合物使酶降低疗效或失效。

  含雄黄的中成药 vs 硫酸亚铁或酶类中成药: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含有雄黄,可以与硫酸亚铁生成硫化砷盐,使疗效降低;或者与酶、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沉淀,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vs四环素类抗菌素:如牛黄解毒片、复方罗布麻牡蛎、瓦楞子等中药都可与四环素分子形成螯合物,降低四环素的吸收。

  ・药理性配伍禁忌

  碱性中药vs氨基甙类:抗生素,硼砂、海螵蛸等为碱性药物与氨基甙类抗生素同用会造成后者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增加,增加后者的毒副作用。

  药酒 vs苯巴比妥、胰岛素药物:中药的药酒含有酒精成分,与苯巴比妥、胰岛素等同用可后者疗效下降。

  含有鞣质的中药vs维生素:因为鞣质成分可能与维生素形成永久性结合而使其从体内排出。

  含大黄的中药vs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烟酸、维生素bl 、维生素b)合用后会影响大黄的抑菌作用。

  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vs降糖药:因为鹿茸等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的中药有升高血糖的效力,与降糖药合用无疑会影响降糖作用。

  含阿托品类生物碱的中药vs 强心甙:如华山参、洋地黄、天仙子、莨菪根及叶等,其中的阿托品成分可能增加机体对强心甙类药物的吸收和蓄积引起中毒等等。

  ・药剂性配伍禁忌

  在制备某些中药注射剂时,常加入增溶剂,比如吐温-80,一些中药中所含的鞣质则可能与吐温-80相互作用产生沉淀浑浊影响药剂配制质量。

  2.中西药联合使用禁忌简单重复

  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治疗流感发热,不少人为了让感冒快些痊愈,在使用扑热息痛的同时,又同时服用速效感冒胶囊、感冒清、复方感冒灵等药,殊不知这些药中均含有扑热息痛,会使扑热息痛剂量过大,从而增加不良反应,所以一般来说不提倡多种药物简单重复使用。

  ・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诱发药源性疾病

  引发耳鸣、耳聋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等(含有川乌、草乌、附子及含有这类药物的中成药),当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药物合用时可能增强对听神经的毒性。

  引起消化道损害甚至胃肠道出血及穿孔斑螫、朱砂、巴豆等中药与抗菌药、解热镇痛药合用有可能诱发药源性消化道损害。

  加重肝脏的损害比如中药虎杖与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异烟肼、利福平等)合用;中药苍耳子、雷公藤与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合用都有可能增加西药的肝脏毒性。

  排尿困难麻黄、枳实等中药与西药麻黄素、肾上腺素、丙喘宁合用,可导致尿储留,常引起老年人药源性排尿困难。

  ・联合使用药物导致药物相互拮抗

  茵陈蒿vs氯霉素前者使后者失效。

  穿心莲vs庆大霉素、红霉素:前者可抑制后者的促白细胞吞噬功能作用。

  昆布、海藻vs异烟肼:前者可使后者失去抗结核的作用。

  总之,盲目联合使用中西药很可能并不能增加疗效,而是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合理的搭配可能影响药物吸收 、排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者产生了新的有毒物质,也可能通过影响药物药代动力学过程而引起毒副反应。

  所以,一般来说,无论是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还是联合使用中西药,最基本的原则都是以简单、有效、不良反应小为宗旨。能够用口服治好的,就尽量不用注射;能够用一种药治好的,就不用两种药物;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好的,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合用。这样不仅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可节省医疗费用。

  3.常用西药不宜与哪些中药同时服用

  ・四环素类药

  不可与含钙的、含酶的物质合用,否则会降低疗效,失去杀菌消炎的作用;

  含钙质的中药包括海螺蛸、牡蛎、鹿角霜、龙骨、龟板、珍珠母、鳖甲、穿山甲、山楂等以及牛黄解毒片等;

  含酶的中药包括神曲、麦芽、酒糟等。

  ・镇静催眠药(溴化钾、三溴片)

  不宜与含朱砂的中成药合用,其易与朱砂中的汞结合形成一种非常有毒的物质溴化汞,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含朱砂的中药:朱砂安神丸、镇惊丸等。

  ・磺胺类药

  不能与酸性中成药合用,否则可能析出结晶,对尿道产生刺激作用;

  酸性中成药:山楂丸、乌梅丸、五味子糖浆等。

  ・降血糖药

  禁与桑枝、枸杞、远志、甘草、十全大补膏、川贝枇杷露及各种蜜丸合用。

  ・降血压药

  禁止与麻黄合用。

  含麻黄的中药:含有升血压的中成药如咳喘片、麻杏止咳片同服。

  ・助消化药(多酶片、胰酶片、乳酶生等)

  禁与荷叶炭、血余炭、蒲黄炭、艾叶炭以及含有大黄的清宁片、麻仁丸、牛黄解毒片合用,这些药可抑制酶的活性而失去助消化作用。

  ・强心药 (地高辛等)

  强心药禁与含蟾酥的中成药合用,因蟾酥具有较强的强心作用,一旦配伍使用,可导致心律失常及洋地黄中毒。

  汗蟾酥的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喉症丸、六神丸等。

  其他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不能与甘草合剂、参茸片合用;

  维生素b 不宜与含五倍子、大黄、地榆的中成药合用。

如对本文有疑问, 点击进行留言回复!!

相关文章:

  • 细数银杏功效

      银杏,又叫白果。我国记载银杏食疗的著作,首推元代饮食太医忽思慧写的《饮膳正要》。书中介绍了膳食内加入银杏,对人体机能和不同疾病所产生的效能。后来,记载银杏食... [阅读全文]
  • 口蘑补硒仅次于灵芝

      硒是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目前市场上的补硒产品很多,但研究证实,有些含硒元素的食物补充效果并不是很好。口蘑中含有硒、钙、镁、锌等十几种矿物元素,其含量仅... [阅读全文]
  • 中药泡茶常服有害

      近年来,中草药当茶饮也成为一种时尚,但是药学专家提醒人们,有些干花、中草药当茶饮用对身体并无大碍,但有些却不宜饮用。   如胖大海是纯粹的中药,只适于风热... [阅读全文]
  • 橄榄入药良方多

      橄榄有一定的医疗功效,是传统的中药材。橄榄味甘涩酸,性平,入肺、胃经,具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等功效。在民间,橄榄的食疗验方甚多,现举例如下:   治咳嗽... [阅读全文]
  • 花中之王牡丹活血调经

      牡丹是我国特产名花,品种多,花姿美,花大色艳,高贵典雅,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幸福、美好、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 [阅读全文]
  • 止咳良药款冬花

      每到严冬时节,在四川、青海、河南、陕西等地的冰天雪地之中,有一种不畏严寒独傲冰霜的小草开出黄艳艳的小花,它就是止咳良药款冬花。   款冬花为菊科款冬的花蕾... [阅读全文]
  • 中药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r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 [阅读全文]
  • 药引送药点睛之妙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又称引药,主要起“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兼具调和、制约或矫味等功效。药引与中成药... [阅读全文]
  • 亦药亦菜话茵陈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复苏,芳草吐绿,正是采收茵陈的好时节。   本是同根生――茵陈、青蒿   茵陈俗称柏蒿,为菊科多... [阅读全文]
  • 未加工的银杏叶泡茶会中毒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医科近日接诊了一位因舌头感觉发麻,说话吐字也不清楚的患者,他的症状看起来与中风十分相似,但检查得出结论却不是中风。   用中药煲汤先了解... [阅读全文]
验证码:
移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