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百科>心理学>症状 > 青春期抑郁症该怎么预防

青春期抑郁症该怎么预防

2018年11月30日 17:39  | 生活网  | 我要评论

重生之花开富贵,恭恭敬敬造句,李丽珍蜜桃成熟时

 青春期的孩子学习压力会比较大,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会有逆反心理,就容易出现青春期抑郁症的情况,那么大家知道青少年抑郁症吗,潜在抑郁症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她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青春期抑郁症该怎么预防

  一、青春期抑郁症发病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14日在日内瓦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报告显示,在10至19岁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为0.4-8.3%

  青春期一般是指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到20岁之间的一段时期,也叫“心理断乳期”,是人生进入成熟期的开始。这个时期生理发育较快,但心理发育稍滞后于生理发育,所以,在青春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抑郁症就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抑郁是一种较持久的、忧伤的情绪体验,并伴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的、暂时的,但也有少数人会长期处于抑郁状态。青春期抑郁症属儿童抑郁症的后阶段,儿童抑郁症(childhooddepression)属于儿童青少年情感性障碍范畴,是以持久的、显著的情绪异常(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长期抑郁,并伴有言语思维和行为改变。在缓解期间精神活动正常,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经常可以见到青少年因“厌学”和“生活没意思”等问题来求助,通常情况下很容易被辅导者视为“情绪不佳”或“厌学”等一般心理问题。许多轻生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患有抑郁症,而这一事实在辅导中常被忽略。最先被留意到的,可能是当事者一些行为的转变,例如成绩明显退步,在课堂发白日梦,其古怪行为经常被同伴嘲笑等。此外,抑郁常使他们变得非常沉默和远离他人,甚至与老师和学校对着干;有的青少年可能试图改变自己的情绪而尝试滥用药物。值得关注的是,严重抑郁症会导致自杀的发生。

  二、青春期抑郁症的鉴定标准和临床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业人士的眼里,常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常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其实这些症状恰恰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特异性表现,为诊断与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心理学和医学临床诊断抑郁症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检查)、精神检查以及临床观察。精神检查量表的应用有助于诊断评定。例如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抑郁症量表(cdi)、艾森克儿童人格问卷(epq)、poznanski儿童抑郁量表。一般来说,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2周,在此期间至少有

  下述症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潜在抑郁症。

  1、对各种活动丧失兴趣,情绪低落。

  2、明显的精力减退,持续感觉疲乏而找不到原因。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亢进。

  4、强烈的自责、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有妄想倾向。

  5、联想困难,或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7、出现睡眠障碍(睡眠过多或过少,质量下降)。

  8、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

  9、对人际交往的兴趣明显减退。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常会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给其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三、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有什么

  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通常根据病情的逐步加重而加重。通常起病时,病人常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焦虑不安、过分担心发生意外,以悲观消极的心情回忆往事,对比现在,忧虑将来。

  情绪沮丧、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对平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特别是易疲劳,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病情严重的患者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会感觉周围的人都在议论她,甚至有人要害她。

  一般生理性的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常在精神症状之前出现,往往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经过治疗后这些躯体症状消失的也会比精神症状早。比如,月经变化,睡眠障碍,经常性的便秘、眩晕、乏力、心悸、胸闷、四肢麻木、发冷或发热、血压脉搏不稳等。

  当更年期抑郁症发展到后期,更年期抑郁症的表现十分严重的时候,旁人从直观上就能察觉到患者焦虑紧张,面容憔悴,两眼充满恐惧和绝望的神色。有的病人会变得坐卧不安,喃喃自语,悲伤哭泣,惶惶不可终日。更有甚者会发生自伤、自杀的行为。

  四、更年期抑郁症该怎么预防

  1、治疗目标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2、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足量足疗程治疗;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治疗前知情告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你觉得以上的文章怎么样,你有什么高见呢,希望与广大网友互动?? 点此进行评论吧!

◎已有 0 人评论

移动技术网